1.临港新城的产业经济

2.比中国起步晚 产品畅销欧美 韩国汽车工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3.奥迪A3/奔驰GLA级等多款新车亮相 2020日内瓦车展前瞻

4.MEB纯电动车出生地 聊聊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

5.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区别?哪个更好!?

6.桑塔纳那年停产的

上海下线现代汽车销售公司_上海下线现代汽车

东风轿车:1958年由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开创了中国轿车生产的先河。这是一款曾令全中国人民兴奋不已的轿车。商标是一条腾飞的金龙,代表东方巨龙的发达和自强,与车头前手书的“东风”两字相互辉映。同志乘坐了这辆轿车后,曾高兴地宣布:坐上我们自己的小汽车喽!

上海牌:建国后上海生产的最早的轿车。曾是中国仅次于大红旗的行政用车。60年代上海里弄新娘子出嫁,一部上海牌轿车做婚车能引起全弄堂的轰动和羡慕;桑塔纳的诞生让它走完了历史旅程。

CA770:1965年一汽生产的红旗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这款气宇轩昂,气势不凡的车,在老百姓心目中曾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许多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至今记得,每当红旗牌轿车行驶在马路上,行人都会向它行“注目礼”。最终这款承载了无数政治荣光的车因“不够经济”停止生产。

北京212:由北京汽车厂生产。曾是供部队高级指挥员使用的越野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长时期受到了部队和地方百姓的欢迎,一度影响巨大。被誉为能征服任何路面的、物美价廉的中国越野车先驱。合资改进后产品予以新概念“新城市猎人”,包括BJ2020VB、BJ2020VE两种车型。

桑塔纳:中国第一款合资生产的轿车,由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出品。因好用、皮实成为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好品质车的象征。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依然生命力旺盛,可见对中国轿车市场影响之深远。

捷达:一汽大众的主力车型。自落户于中国的那天起,始终坚持优秀品质和质朴的造车理念,在国内不断地创下了多项第一。目前在市场上仍保持领先地位。

夏利:1987年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最先生产。国内最早进入家庭的主力车型之一,也是国内出租车市场保有量最大的车型。八十年代,夏利轿车以其出色的性能成为当时的低端商用车和少数富人的私家车,在大街小巷,“红色夏利”是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至今已经超过100万辆。

富康:1995年开始在中国武汉合资生产的富康轿车其实就是雪铁龙ZX的翻版,由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出品。是最早进入中国家庭的的家用轿车之一。8年多来,累计生产了大约30万辆。曾以实用征服了第一代私家车用户。但如今喜新厌旧的老车主却开始嫌它有点儿土了。

奥迪A6:四个连环圈圈标志的黑色奥迪,是中国人眼里公认的豪华车。而奥迪与一汽集团共同生产的奥迪A6,至今仍大量装备机关,成为中国当代豪华轿车的杰出典范之一。

POLO: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出品。以时尚造型影响了中国当代白领。也是中国第一辆与世界同步推出的家庭轿车。活泼而又灵动的俏皮造型,富有力度而自信的线条,赋予了她一张富有青春活力而极具亲和力的面孔。巧妙迎合当代都市白领追求时尚的心理。成为汽车时尚的一个标志元素。

CA10:1956年7月13日,这是一个让中国人自豪的日子,12辆解放CA10下线。

首批生产的解放CA10原型车为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不过,一汽人并没有将前苏联的散件直接拿来组装,首批车就有一半的重要零件是自己生产的,再SKD组装而成。该车空车重3·9吨,载重4吨,马力达到90匹,四行程的六缸发动机,最高速度可以达到65公里/小时。

奥迪100:在1988年,奥迪公司授予中国一汽代号为“C3”的奥迪100生产许可证,并于当年组装499辆汽车。1991年,一汽大众正式开始生产奥迪100,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务车市场的需要。由于技术先进,外形漂亮,在当时供不应求。官车市场的巨大容量为奥迪带来丰厚了的利润,也确立了奥迪100的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成为新一代“官车”的代表。

中国第一汽车:中国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总部位于吉林春市,始建于1953年,亲笔题名奠基.

东风汽车:也称“二汽”是1969年才开始在湖北的十堰市建造的,它生产“东风牌”卡车、“富康牌”轿车以及后来的“爱丽舍”轿车等等。二汽原属院单列管理,九十年代改名东风汽车公司,有员工12万人。

从地域上看,二汽所在的十堰市位处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交界,深入中国腹部;从地形上看,群山环抱,只有一条铁路和公路通进来。套用欧阳修的文章,“环堰皆山也”,非常适合描述二汽所在的十堰市。

建设二汽,最早于1952年底提出,但正式开始建设,已到1969年,其间经历了前后17年、“两下三上”的漫长波折。

北汽-------------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先驱之一,集北京汽车工业五十年之大成;是北京五十年汽车工业发展的浓缩;是北京汽车民族品牌的代表。

北京汽车:北京汽车制造厂创建于 1958年,由朱德委员长亲自题写厂名,是国家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2001年按现代企业制度创建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中文简称 “北汽有限”、英文简称“BAW”)。

上海汽车集团:600104,公司简称“上海汽车”。2006年经过重组,上海汽车成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65.5亿股,合并总资产864亿元,职工总数3.3万人,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和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06年度以134.4万辆的整车销量,居全国汽车大集团之首。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29日,集中了世界500强企业上汽集团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资产和业务,旗下企业主要从事汽车和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配套服务,2005年共向中国及海外市场销售整车超过105万辆。

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上汽汽车)于2006年2月22日正式成立。上汽汽车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份)和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资60%和40%组建,初期投资为36.8亿元人民币。

目前,上汽汽车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将同步建设上海和仪征两个生产基地,中期规划将形成年产轿车及变形车30万辆和发动机40万台的生产规模。截止到2010年,上汽汽车推出RV车、中级车、紧凑型车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车型,混合动力车也将在其间推出, 从而形成与国际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相同步的、价格从6.5万元至30万元、覆盖主流乘用车领域各个细分市场的宽系列产品线布局。

上汽(集团)股份投资18亿元建立的上汽工程研究院将和上汽海外研发中心将共同成为上汽汽车 的技术研发基地,致力于自主品牌新产品研发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上汽汽车自主品牌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上汽汽车作为国际化品牌的经营者,将依托上汽集团20多年合资合作所积累的技术、制造、购、营销和管理优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创造性地集成全球优势,以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高品位需求,以优秀的国际合作团队,打造中国汽车领导品牌,进而成为全球汽车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编辑本段]公司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动力传动、底盘、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金融。

[编辑本段]集团下属

公司下属主要企业:乘用车分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韩国双龙汽车等整车企业;汽车齿轮总厂、联合汽车电子等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企业;以及上汽财务公司等汽车金融企业。

[编辑本段]大事记

1955年12月 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成立。

1958年03月 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与上海市动力设备制造公司合并,成立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

1958年09月 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小轿车,命名“凤凰牌”。

1960年01月 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更名为上海市农业机械制造公司。

1964年02月 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15年形成5000辆年生产能力。

1964年12月 上海牌SH-760型轿车开始成批生产,年产量为50辆。

1969年04月 上海市农业机械制造公司更名为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

18年11月 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开始企业性公司试点。

1982年06月 上海轿车项目代表团赴西德访问,与德国大众签署桑塔纳轿车试制协议。

1983年04月 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年10月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与西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

1985年03月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03月 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1991年11月 为集中力量发展桑塔纳轿车,上海牌轿车停产。

1993年08月 上海桑塔纳达到年产10万辆能力,国产化率突破80%。

1995年04月 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巴西大众联合开发成功桑塔纳2000型。

1995年09月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1995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签定基础协议。双方在上海建立一个汽车合资企业和合资技术开发中心以及其他相关项目。

19年01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签署合营合同与章程。

19年03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签署合营合同与章程。

19年06月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19年11月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上市,公开发行3亿股A股股票,发行价7.02元/股,股票代码600104。

1998年12月 上海通用项目建成,别克新世纪下线。

1999年01月 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江苏省仪征市汽车工业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合同签约仪式在扬州举行。

2001年03月 上海汽车首次实施配股方案,向原股东每10股配售3股,共配售4.2亿股,配售价8元/股。

2002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参股通用—大宇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准,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在韩国汉城正式宣布成立。

2002年11月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柳州举行挂牌。

2004年03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山东省的有关企业正式签署沈阳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各拥有沈阳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和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公司25%的股份,上海通用汽车持有50%的股份。

2004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003年度1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首次进入《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排行榜,列第461位。

2004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签署了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份的合同。

2004年12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实施改制重组,设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控股股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每10股送3.4股的比例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使所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权;随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改承诺,在二级市场投入10亿元资金按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股改后的59.8%增至67.7%。

2005年12月 上汽实现整车销售105万辆,提前两年完成年产100万辆目标。

2006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005年合并报表143.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再次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排名第475位。

2006年10月 上汽正式发布了首款自主品牌中高档轿车荣威(Roewe)750。

2006年11月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共同签署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协议》。

2006年12月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32.7503亿股A股的相关股权变更工作,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

2007年06月 经院国资委和上海市国资委批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83.83%股权划转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拥有,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成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与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在重庆举行了成立揭牌奠基仪式。

2007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合并报表18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02位。

2007年09月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

2008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007年度合并报表22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73位,第四次入选世界500强,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29位。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汽之前收购的罗孚,但由于品牌“罗孚”的使用权被福特汽车公司从宝马手中买走,因此上汽不得不自推品牌。

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股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上汽还同时宣布,其继承了英国经典车型核心技术的首款产品,将于本月24日正式亮相。据了解,上汽与其海外(欧洲)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的该款产品,在品质、技术含量、环保标准等各方面对原产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传承与重塑。至此,上汽打造的中国第一个中高级国际汽车品牌已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

上汽集团、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认为,上汽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大型汽车集团。打造自主的国际品牌,是上汽朝着实现这一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并将使上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示:上汽始终遵循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的发展策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我们的使命。以高起点的产品为基础,“荣威(Roewe)”是一个具有全新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的中高端品牌,它的发布是上汽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据悉,“荣威(Roewe)”品牌将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其目标客户是有知识、有修养,事业发展成功,勇于创新突破,积极向上,追求品味的消费者。 “荣威(Roewe)”品牌将为消费者创造出优雅尊贵、自信进取且富有内涵的品牌体验,同时,上汽也力求以基于Rover(罗孚)75平台核心技术开发而成的“荣威(Roewe)”的首款产品为消费者传递“经典、创新、自主掌控”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以“成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汽车企业(集团)”为自身发展目标的上汽股份,其自主品牌命名充分体现了上汽“高起点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差异化战略思路。中高端轿车市场是集中考验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且含金量最大的市场领域,自主品牌在此领域的突破,是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所必须跨越的一步。上汽直接选择中高端的品牌定位,直面全球汽车巨头强势品牌的激烈竞争,令人期待,同时也充满了挑战。

荣威(Roewe)品牌命名诠释

荣威(Roewe)品牌命名中西融汇,开放而不失于内敛,雍容而不失于自信,充分阐释了上汽集团以自主掌控、自主创新的信念,传承世界先进技术,全新塑造中国的国际品牌之决心与信心。

荣威: 荣威(Roewe)中文命名诠释

“荣威”的中文命名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经典、尊贵的气度。其中,“荣”,有荣誉、殊荣之意,“威”,含威望、威仪及尊贵地位之意。荣威合一,体现了创新殊荣、威仪四海的价值观。

荣威(Roewe)外文命名诠释

外文命名“Roewe”源自西班牙语Loewe,蕴含“雄狮”之寓意,以“R”为首意在传达创新与尊贵之意。Roewe按照英语习惯发音[’ru:ivi],同“荣威”的中文发音相似;如按照西班牙语习惯发音[’reui],则带有中国“如意”的韵味。最后,“WE”暗含“我们”之意,体现众志成城的精神与信念

荣威(Roewe)品牌标识诠释

荣威(Roewe)品牌的商标图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经典、尊贵、内蕴的气质,并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构图形式相融合的创意思路。这与其即将向公众亮相的首款产品风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经典盾形徽标 整体结构是一个稳固而坚定的盾形,暗寓其产品可信赖的尊崇品质,及上海汽车自主创新、国际化发展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色彩感观 以红、黑、金三个主要色调构成,这是中国最经典、最具内蕴的三个色系,红色代表中国传统的热烈与喜庆,金色代表中国的富贵,黑色则象征威仪和庄重。

核心形象 以两只站立的东方雄狮构成。狮子是百兽之王,在中国宫廷大殿、私家豪宅的正门前,左右分别蹲座着石雕或铜铸的雄赳赳的狮子,气宇轩昂、凛然而不可冒犯,代表着吉祥、威严、庄重。在西方文化中狮子也是王者与勇敢精神的象征,其昂然站立的姿态传递出一种崛起与爆发的力量感。双狮图案以直观的艺术化手法,展现出尊贵、威仪、睿智的强者气度。双狮图案以直观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尊贵、威仪、睿智的强者气度。

符号寓意 图案的中间是双狮护卫着的华表。华表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图腾符号,不仅蕴含了民族的威仪,同时具有高瞻远瞩,祈福社稷繁荣、和谐发展的寓意。

图案下方用现代手法绘成的符号是字母“RW”的融合,是品牌名称的缩写,同时“RW”在古埃及语中亦代表狮子。此外,图案的底部为对称分割的四个红黑色块,暗含着阴阳变化的,代表了求新求变、不断创新与超越的企业意志。

临港新城的产业经济

主要是产品型号不同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轿车生产企业, 成立于1985年3月。 公司中德双方的投资比例各占50%, 合同期限为25年。2002年4月12日, 中德投资双方修订和延长了上海大众合营合同签订协议, 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 2004年5月2日, 中德合资双方签订了新增15亿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经过六次增资, 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人民币。上海大众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 占地面积 32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 现有职工15000多人。 上海大众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市场保有量最多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 年产量超过45万辆, 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大众品牌的桑塔纳、帕萨特、POLO、途安、途观 斯柯达品牌的昊锐、明锐、晶锐在内的等三大平台几十个品种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公司共同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一汽集团公司占60%的股份,德国大众康恩集团占40%的 股份。其中,德国大众公司占20%的股份,奥迪公司占10%的股份,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的股份。一汽-大众公司成立于1991年,当年 12月5日,第一辆捷达轿车在一汽轿车厂下线。1996年一汽-大众公司全面建成投产,19年通过国家15万辆工程的验收。2004年12月7日,一 汽-大众公司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一汽-大众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竞争实力得到加强,产品构成将满足个性化需求,表明了一个既有德国汽车 工业同步质量标准,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轿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及国内最大的销售服务网络体系,紧跟世界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拥有高效管理理念的现代企业已成规模。 其产品由大众和奥迪两大品牌构成,有捷达、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和奥迪A6、奥迪A4 奥迪Q5系列产品。

比中国起步晚 产品畅销欧美 韩国汽车工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临港地区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上海临港产业区”内,临港产业区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上海临港产业区已引进产业项目13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430亿元,其中外资14.2亿美元,已落户产业项目的达纲产值预计将达1200亿元。

重装备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高、新、先"为特色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着力打造成港口物流、产业物流、特种物流协调发展的综合物流枢纽。

主产业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主要聚焦发展民用航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

综合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以研发为主的生产业和轻型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通讯、信息技术、光电子、机电设备、航空配套等产业。

奉贤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综合贸易物流及商业配套服务等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园区。

民用航空产业配套

在200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集团与上海市签署协议,在临港产业区设立国家级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吸引国家航空产业配套项目,发展发动机、航电、机电、环控、新材料和航空物流产业。首批启动项目为航空发动机项目,由中航工业集团为主出资组建中国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

汽车整车制造

上汽集团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整车及发动机基地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发动机五大车间以及车体分配中心、能源中心等单体已经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自主知识产权KV4、KV6系列发动机、自主品牌“荣威550”整车,最终形成30万台各型发动机和22.5万辆整车的生产规模;到2010年形成五个生产平台、30款车型的规模。届时上海形成本地三大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嘉定、金桥、临港)“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船舶关键件制造

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机项目、电气船用曲轴项目、中船重工和瓦锡兰合资的中速柴油机发电机组项目已经投产;中船重件码头已经建成;沪临金属加工配套项目、韩国东和恩泰热交换器项目正在建设中;沃尔沃高速游艇发动机项目、船舶工艺设备配套项目已经开工。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机项目具备年产170万马力柴油机的能力,主要制造汽缸直径600毫米以上的大功率低速柴油发动机,同时可制造理论上最大的汽缸直径1080毫米的柴油机(现已批量制造世界最大的缸径900毫米的柴油机),满足12000箱集装箱船的主机需要;基地二期已经开工,最终形成年产400万马力的生产规模,是全国最大最先进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大型船用半组合式曲轴项目年产160根曲轴(已可生产为缸径900毫米柴油机配套的曲轴),未来可达360根,打破了日本、韩国、捷克、西班牙等少数国家对该领域的高度垄断。

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制造

生产百万千瓦等级核电主设备、重型燃气轮机、具有极端(特大、重型、超限)重型装备制造能力的电气重装联合厂房,具有1400吨吊装能力、5000吨泊位条件的电气重件码头已建成投产;一机床公司核电内堆件项目年内将完工,年产核电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4.5套(全国唯一具有此生产能力的企业);核电起重运输项目将年产核电成套起重运输、重型起重运输等设备4.9万吨;这些装备将为我国实现核电设备的基本国产化奠定基础。2008年7月,长21米、最大直径4.4米、重3350吨的60万千瓦核电机组蒸发器已下线并运往秦山核电站,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之后能制造该设备的少数国家之一。特高压交流重型输变电设备和直流输电设备项目已经开工,产业区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发电及相关设备制造基地。

海洋工程设备制造

中船集团已开工建设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与船舶制造专业配套基地,其中专用产业码头两座,年产海洋工程平台4座,海洋工程生活模块或船用生活模块30个。代表着钻井平台的世界先进水平。今后进一步重点发展具有高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特征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装备,将为我国发展新兴的深海油气掘事业服务,提高我国在全球海洋工程设备制造领域的地位。

工程机械等其他制造

港口和物流机械为主,中集集装箱制造及维修、卡尔玛港口机械、科尼(KONE)港口机械、振中桩机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并将扩建。随着田中激光机械、阿特拉斯空压机、开山空压机、蒂森克虏伯工程机械、希尔博装卸机械、希斯庄明机床、大型煤矿液压支架、履带挖掘机等项目的建成和落地,该基地涵盖的领域将更加丰富。中国重点突破的16个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域中,临港产业区的项目已涉及到8个。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用设备、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配套产业等五大装备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临港集团已同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集团、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集集团、三一重工、华仪电气、开山集团、卡特彼勒、沃尔沃、三井造船、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科尼、卡尔玛、瓦锡兰、韩国东和恩泰等国内外著名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建立战略联盟。到目前为止,临港新城已经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5亿元,引进外资总额12亿美元,实现生产总值年增长60.4%,工业总产值年增长48.1%,税收收入年增长34.9%。

而芦潮港、泥城、书院、万祥四镇由于基础薄弱,加之大面积的动拆迁,虽然保留和安置了一部分工业企业,但并未能形成规模和特色,虽然建筑业借助于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规模仍然较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外界环境改变的情况下难以持续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随着大规模动迁安置基地建设的完毕,加上临港基金最后期限的到来,分城区内的都市型产业园区发展空间狭小等因素的制约,届时如何继续保持工业经济增量、并实现总量突破,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进入2013来,以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的启动,临港即将迎来一个第三产业发展阶段。

奥迪A3/奔驰GLA级等多款新车亮相 2020日内瓦车展前瞻

前几天全新现代伊兰特的亮相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很多人都被其大胆前卫的造型设计所折服。不少网友表示,韩国汽车把我们甩地越来越远了。对此,有人表示不服,也有人唉声叹气,但是事实就是韩国汽车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行销欧美市场并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韩国汽车工业起步比中国还晚,但是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就生产出自己的汽车并出口,然后在国内外经济、政治动荡中几乎每一个关键时间点都做出了现在看来非常正确的选择。虽然中国与韩国国情不同,但是或许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缩影仍然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让我们在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时有所参考。

自行车起家?起亚点燃韩国汽车的星星之火

在国内汽车市场,起亚汽车的定位会比现代汽车稍微低一些,中国消费者很多也认为起亚是现代汽车旗下的“子品牌”。事实上,起亚才是韩国第一家车企。它的前身是京城精密工业(kyungsung?precision?industry),成立于1944年,位于汉城永登浦区,是一家手工生产自行车零部件的小厂。1952年3月,还处于婴儿时期的起亚制造出韩国第一辆自行车,这一年,公司改名起亚工业公司。1957年,起亚工业公司开始在本田的授权下生产小型摩托车,随后又在1962年获得马自达的授权开始生产一种名为K-360的小型三轮汽车。相比之下,中国一汽从1956年就开始投产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比韩国汽车工业起步早了6年。

不过,也就是在1962年,韩国发布了《汽车工业保护法》,禁止国外汽车企业在韩国独立经营车企,限制汽车进口,限制建立进口汽车销售网络,甚至禁止电视和报纸刊登进口汽车广告,尽全力为本国汽车工业发展留足了空间。随后几年,韩国先后通过与丰田、日产、福特等国外公司合资的方式成立了新国、新进、亚细亚、现代等汽车生产企业,以CKD和SKD的方式生产汽车,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

1967年,韩国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两年后,韩国出台《发展汽车工业基本》,为韩国汽车的发展制订了非常具体的目标:12年实现小轿车生产国产化;14年实现大轿车生产国产化;同时,汽车工业被列为韩国第三个“五年”(12-16年)的重点发展对象。13年,汽车工业再次被韩国列为“十大战略产业”之一,韩国汽车开始腾飞。

“小马”快跑?韩国汽车一步进入国际舞台

为了实现轿车国产化的目标,现代汽车使出了浑身解数,先是从英国利兰汽车公司挖来George?Turnbull(当时Austin?Morris汽车的总经理)担任副总裁,他又带过来五个英国高级工程师负责车身和底盘,外观设计找的是意大利设计公司Italdesign,现代汽车以公司15%股份的代价引进了三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车身模具来自日本Ogihara模具公司,压力机来自法国,资金来自英国和法国的银行,可以说是“汇聚全球智慧和力量”。

最终,14年10月,韩国第一台自主量产“小马”汽车正式亮相。毫不夸张地说,韩国汽车从“出生”就冥冥中注定了其国际属性。16年,小马汽车开始出口到智利、阿根廷、埃及等国家。由于非常注重本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当年韩国主要汽车产品的国产化率达85%以上。

19年,小马汽车开始出口到欧洲的比利时、荷兰,韩国宣布汽车为十大出口产品之一。当年韩国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出口超过3万辆,韩国从此确定了汽车工业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同一年,中国一机部与北京市联名向院递交了《关于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吉普车公司》的报告,意欲成立中国第一家乘用车合资企业。

1983年,第二代小马汽车出口到了英国,韩国汽车在短短十年间就成为国际汽车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同年,中国一汽第100万辆汽车下线;中国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组装成功;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的经营合同以及合资章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

治理“散、乱、差”?鼓励自由竞争

1981年,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种种问题,韩国发布《汽车工业合理化措施》,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关闭了一批产量少、水平低的小型装配厂,汽车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随后几年,韩国汽车工业开始致力于完全自主开发汽车,汽车企业兴建科研机构,大规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现代、大宇和起亚先后自主开发出多款车型,并且零部件开发能力也大幅提高。韩国从此前的纯技术进口国一跃成为技术出口国,完成惊天大逆袭。1986年,韩国开始在美国销售“小马”轿车,全年销量超过16万辆,创下首年在美销售汽车最多的新品牌纪录。当年韩国汽车产量达到59.2万辆,在全世界汽车生产国排第11,当年出口达29.2万辆,在汽车出口国中排第9位。

1986年,汽车产业第一次被我国明确为支柱产业;中国第一款中外合资生产的汽车Jeep切诺基投产一年;天津引进夏利车型;长安机器制造厂推出长安牌微型客车;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投产;最后一辆解放牌货车驶下生产线。

既然决定了要参与国际竞争,韩国开始“大撒把”,逐步放开了对本国汽车工业的扶持和保护。对内取消了《汽车工业合理化措施》,企业都可以生产整车,鼓励竞争和优胜劣汰,同时把创新重点放在以零部件带动整车发展上。对外不再限制汽车进口,并逐步下调进口关税,1987年进口关税下调至50%,1989年下调至25%。同年,韩国汽车产量达到250万辆,出口100万辆,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和第六大汽车出口国。韩国人均收入达到4968美元,一举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1989年,中国修建了第一条高速公路;中国一汽奥迪轿车装配线建成投产,第一辆奥迪100下线。从17年到1990年的13年间,中国共进口汽车超过110万辆,其中仅1985年一年的进口量就超过35万辆。

1993年,韩国结束了长达32年的军人执政历史,新实行市场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只进行间接调控,给了企业充分的自由,此举极大地提高了韩国汽车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1994年,现代汽车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科研中心,一来可以随时跟进最先进的汽车技术,二来可以为欧洲市场因地制宜设计车型。

在19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双龙、大宇先后被国外企业兼并,起亚被现代收购,只是旁观,并不加干涉。这一年,韩国汽车总产量达281.8万辆,汽车出口131.7万辆,产品进入包括北美、西欧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年,现代汽车在土耳其与当地企业合资建立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开始投产,产品供应欧洲、非洲和中东市场。随后,现代汽车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印度、美国、捷克、俄罗斯、中国、巴西建立生产基地。相比其他跨国车企,现代汽车最大的特色就是生产基地建到哪儿,韩国零部件企业就跟到哪儿,双方就像夫妻一样亲密无间,这样的模式既可以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加快整车开发过程,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是韩国汽车在全球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之一。

19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奇瑞汽车成立;上汽通用成立;江淮汽车成立;广州汽车集团成立;广州标致正式宣告中法双方结束合作。

写在最后:作为一个市场和都极其有限的国家,韩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但是却能迅速崛起,或者以下这几点因素至关重要:1,注重自主发展创新,不想沦为跨国车企的代工厂;2,善于利用全球,不拘泥于自身条件;3、注重零部件整车同时成长,密切合作,形成有源之水;4、敢收敢放,在产业发展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给企业充足的空间。5、尽早确定产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立足全球,服务全球。

参考资料:

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

2、?中国汽车史话

3、?维基百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MEB纯电动车出生地 聊聊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

一直以来,每年春天举办的日内瓦国际车展在业内都有着“全球汽车行业风向标”之称,其中展示的不少技术与车型都对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不过,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内调整频繁,以及如CES等新兴科技类展览的崛起,不少车企也开始选择其他的方式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技术。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我们所熟悉的标致、MINI、三菱,甚至兰博基尼都会缺席。

好在,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型车展,更多的车企依旧不会错过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通常来说,日内瓦车展对于广大欧洲车企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奥迪、菲亚特和保时捷等重量级品牌都在车展上推出自己的最新车型。此外,包括本田和丰田等日本车企也将亮相本届日内瓦车展,并分别带来中期改款后的思域Type-R和全新的雅力士。那现在就让小编我赶在日内瓦车展开始之前,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重磅新车会亮相本届日内瓦车展吧。

初次亮相就有大手笔:爱驰汽车

在本届日内瓦车展上,爱驰汽车的出现相信会令人眼前一亮。这一次,爱驰将带来包括已经在国内上市的爱驰U5,尚处于概念车阶段的爱驰U6?ion以及曾在2019年上海进口博览会上亮相的Gumpert?Nathalie。

其实,对于不少欧洲人来说,爱驰U5已经算得上是一个熟面孔了。在去年,爱驰就组织了两台U5完成了从北京到莱茵河畔的亚欧穿越挑战,并最终获得了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具备了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条件。也有不少欧洲媒体将U5看作是奔驰EQC与奥迪e-tron的“廉价版”,其最大续航里程达到了459km,同时动力参数为185bhp和315N·m。不过,对于进军欧洲市场,爱驰U5的前景难说乐观。欧洲是一个极为看重车辆安全性的市场,而U5在最近一次的E-NCAP碰撞测试中仅获得了三星评价。

自从Roland?Gumpert加盟爱驰汽车并出任爱驰德国公司总经理后,其创立的跑车品牌Gumpert也与奥迪划清了界限。于是,也就不难解释在此次日内瓦车展上,世界上首款甲醇电动超跑Gumpert?Nathalie将会出现在爱驰的展台上了。Nathalie由打造了Gumpert?Apollo的原班人马进行设计并制造,最终便是眼前这辆最大动力高达793bhp,并且能在2.5s内完成百公里加速的猛兽。

最后,便是目前仍旧带着神秘面纱的概念车U6?ion。到目前为止,除了它的名字之外,我们对其依旧一无所知,更多的细节需要等到车展上才会公布。

完成“换装”再上阵:全新奥迪A3

作为国产豪华紧凑型轿车的开拓者,奥迪A3此前一直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不过随着宝马1系和奔驰A级相继完成换代,奥迪A3的市场竞争力也急需提升。据悉,全新一代奥迪A3将会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正式亮相。根据之前曝光的消息,国产版全新一代奥迪A3已于2019年12月3日在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正式下线,新车将在今年4月份进入量产阶段。根据之前公示的代号显示:AU380/1CN-K为奥迪A3?Sportback(两厢版),AU381/0CN-KL为奥迪A3?Limousine(三厢版),而且未来三厢版车型还有望进行加长。

全新一代奥迪A3基于大众集团的MQB平台打造,整车设计更为动感。从海外的谍照我们可以看出,全新奥迪A3用了和全新奥迪Q3相似的造型设计,六边形进气格栅内部为蜂窝状设计,同时车头线条变得更加凌厉。其车尾的层次感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尾灯组还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在动力上,全新奥迪A3或将搭载1.5T/2.0T发动机,并且48V轻混与插电混动版本车型也在未来的规划之中。

有钱人的大玩具:BAC?Mono

BAC(Briggs?Automotive?Company)将在本届日内瓦车展上发布Mono单座跑车的继任者,用裸露的碳纤维车身,提供黑、红、白三种车身颜色,且净重只有580公斤(比一台Smart还轻300公斤),搭载福特的2.5L自吸发动机,最大马力为309bhp,百公里加速仅需3s左右。

BAC成立于2012年,Mono被称为世界上唯一一台可合法上路的单座跑车,月产仅在3辆左右,绝对的土豪大玩具。

颠覆你印象:长安UNI-T

2019年年底,长安汽车公布了全新紧凑型SUV车型长安UNI-T的官图,这款新车也将会在本届日内瓦车展上揭开面纱。在未来,UNI-T上市后,将会与领克02、广汽传祺第二代GS4?Coupe等对手来争夺轿跑SUV这个新兴的细分市场。

不同于现款在售的长安车型,长安UNI-T的蝶翼式前格栅造型更加夸张、前卫,新车前大灯组还用了分体式的设计,造型非常犀利。侧面来看,新车用了悬浮式车顶的设计,配合刀锋式轮毂,运动气息显得非常强烈。车尾部分,新车的层次感很丰富,双边共四出的排气也用了独特的造型设计,看上去充满战斗气息。

尺寸方面,长安UNI-T的长宽高分别为4515/1870/1565mm,轴距为2710mm。该车将同时提供17英寸和19英寸两种规格的轮胎。动力方面,长安UNI-T将搭载全新1.5T蓝鲸发动机以及2.0T蓝鲸发动机。

迎来中期改款的思域Type-R

虽然在外观上变化不大,但你面前的这辆本田旗舰级钢炮的内在已经得到了全新的升级。在这辆思域Type-R中期改款车型上,拥有了优化后的空气动力套件、发动机冷却系统、悬架和刹车等。引擎盖下的那台2.0T红头机则是所有本田车迷的精神图腾,它可以提供320bhp的最大动力、400N·m的最大扭矩,匹配了6速手动变速箱,并且有三种驾驶模式可以选择,标志性的中置三出排气也得到了保留。

所有这一切都在告诉你,“即便你是百万超跑,也不要惹我!”

小型车也玩性能:现代i20

虽然在国内,由于受到SUV市场的挤压导致小型车销量极速萎缩,不过更看重车辆实用性的欧洲人可不这么认为。现代即将推出的全新i20有着更为运动的外观,六边形前格栅和全新的前大灯组为其营造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侧面来看,全新一代i20相比于现款车身线条要更加凌厉。车尾部分,新车拥有更强的层次感,后包围用了偏向于运动的风格。

动力方面,新一代i20的动力官方尚未透露更多信息,参考现款i20搭载的是1.0T、1.2L、1.4L汽油发动机以及1.1T、1.4T柴油发动机,当然不排除新车会增加电动化的选择。除此之外,现代汽车在未来还有可能会推出标有“i20?N”的性能版车型。

用电动化续命:菲亚特500e

到目前为止,新款的菲亚特500e还在严密的伪装之下,并且意大利人至今也尚未公布这款新车的任何动力细节。不过,从目前的伪装照来看,菲亚特500e依旧延续着其经典的车身造型风格,相信这对于怀旧党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就目前来看,菲亚特500e除了将面对自己的老对手——纯电动版Mini的挑战外,Honda?e也将来争夺这块本就不大的“蛋糕”。那么接下去的问题就是,你到底会为技术买单还是为情怀买单?

终于换代:奔驰GLA级与E级

继2019年带来了一款不走寻常路的GLB之后,梅赛德斯-奔驰终于想到是时候也该为征战市场多年的GLA级打打怪升升级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次的GLA级不再是简单地将A级加高而已,而是一款能够真正与宝马X2、奥迪Q2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车型。全新GLA级拥有421L的后备箱空间,以及更大的离地间隙。此外,有消息称包括AMG?GLA?45也在奔驰的规划中。

除此之外,奔驰E级的中期改款车型也将会在本届日内瓦车展上亮相。新款E级将会继续保留运动与优雅两种前脸设计。内饰部分,新车用了双联屏的设计。智能化配置方面,预计将会配备全新的MUBX车载互联系统,并且其安全配备方面也将进行升级。动力方面,预计未来的国产车型动力总成将会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继续搭载1.5T直列四缸发动机+48V轻混系统、2.0T发动机以及2.0T发动机+48V轻混系统,并匹配9AT变速箱。

终于迎来电动化曙光:斯柯达

近日,斯柯达公布了全新明锐RS插电混动版车型的设计图,新车也将在本届日内瓦车展上发布,并被被命名为明锐RS?iV。从设计图中可以看出,新车基本延续了全新一代明锐的设计风格,但在细节上要更加运动。前脸部分,明锐RS?iV的直瀑式格栅进行了熏黑处理,并带有vRS标志,雾灯处和下方进气口的设计显得非常棱角分明。明锐RS?iV还用了较大尺寸的花瓣式轮圈,搭配红色制动卡钳,给人带来不错的视觉效果。车尾部分,新车运用了大量线条,加上“L”型设计的尾灯组,整体的辨识度较高。

除此之外,斯柯达还将在本届日内瓦车展上推出一款纯电动SUV—Vision?iV的正式量产版。新车将会在2021年正式上市销售,不过这款SUV尚未正式命名,但它将会是斯柯达旗下第一款基于MEB平台推出的车型,未来也极有可能在上海嘉定的大众MEB工厂投产。

性能与环保都在行:丰田雅力士

相信最近有不少车迷朋友都被“小身材却拥有大力量”的雅力士GR刷屏了。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说,雅力士GR打破了不少人印象中的小型车能够达到的性能局限。不过,对于丰田来说,这似乎还不够。因为在即将到来的日内瓦车展上,丰田还将会推出混动版的雅力士,这也是该车首次搭载混动系统。

新款雅力士的轴距较现款将会增长50mm,同时转向器也将得到全新调校,车身刚度加强,并且悬挂也将会得到优化。这显然又是一辆小钢炮的标准啊!而加入混动系统后,全新雅力士的功率会增加近15%,预计将会达到115bhp。

写在最后

通过对上述一众新车的前瞻,可见今年3月初开幕的日内瓦车展还是充满看点。其中多款新车已经确定或有可能进入国内市场,比如全新奥迪A3、全新奔驰GLA级和E级等。值得一提的是,爱驰、长安等自主品牌的新车也将出现在本届日内瓦车展上。在2019年完善家族型谱的长安CS系列SUV市场表现值得称道,其全新SUV车型长安UNI-T的市场前景也值得期待。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日内瓦车展的资讯,也请关注《买车大师》的后续跟踪报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区别?哪个更好!?

就像人一样,每一台车也有着自己的出生地。

有的车“出生”之后,需要经过数月的长途奔袭,才能与“主人”相认。而有的则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来到了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一个全新的“出生地”,它离我们很近,它为大众MEB平台车型而生。

具体怎么聊?唯有那些“数字”是最“直观”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所创造出的那些值得关注的“数字”。

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位于上海安亭,它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范围内首个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全新建造的工厂。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以下简称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于2018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总投入约170亿元,规划年产能达30万辆,并在2020年10月正式投产。

2019年11月,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实现首台全工艺样车下线。首款下线产品是一款MEB平台纯电动中型SUV,也是上汽大众未来投产的首款ID.家族车型,将于2020年下半年正式亮相。未来,新工厂还将投产大众汽车集团多个品牌的全新纯电动车。

关键词:1400+

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运用多项大众汽车集团首次或国内首次使用的前沿技术,是上汽大众目前最先进、智能的标杆工厂,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率与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品质稳定。工厂用1400多台工业机器人,车身和电池车间基本实现无人化全自动生产。新工厂广泛应用高度自动化装配和自动测量技术,投入自动拧紧、自动门板喷蜡、全自动合装平台、全自动仪表安装、空中输送线、V小车等多项新技术,取代传统人工运输及安装,提升生产稳定性,保障产品高质量。

关键词:云互联

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用应用RFID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光学识别技术、AR/VR技术、无纸化工厂理念、能源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和智感装备,实现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此外,新工厂是上汽大众首个实现工业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工厂。车间内布置了大量的AP生产无线热点,结合工业物联网、云存储等互联技术,实现系统集成、数据协同,构建智慧工厂管理平台,打通信息流,实现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环保

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运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热电联供、余热回收、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回用技术、能源管理系统等27项节能环保措施,打造上汽大众环境友好型工厂。与此同时,新工厂的能源、水、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和废弃物5项关键环境指标下降20%。

凭借多项环保、节能技术,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已通过住房和城乡建筑部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评审结果为3星(最高级别),并拿到住建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新工厂在设计之初就特别关注用地的集约使用,工厂的占地面积是其它相同规模新建工厂的三分之一,各车间通过连廊跨越市政道路,实现完全的人车分流。

冲压车间

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用两条舒勒伺服高速压机线,总吨位达6900t,两条压机线最高冲次均可达18次/min。此外,冲压车间还配备Crossbar第三代横杆式机械手、KUKA机器人和高速拆垛系统。拥有24台KUKA机器人,模具最大工序数为5序,并用最先进的自动化换模和Tooling更换系统,可在5分钟内完成整线换模,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度。

环保降噪方面,压机线上使用了舒勒第二代整体隔音罩覆盖,最高可降噪16dB(A)。车间废料回收间用内部网孔板隔音技术,降低废料间噪音,有效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冲压车间首次将重载型全向V应用到零件下线运输中,最大载重达1.5T,使用磁条导航,支持全向车体直角拐弯,从冲压线下线到零件存放库区整个过程不再需要叉车。

车间使用三层模具吊,通过抓手进行三层模具叠加,不仅增加50%的模具存放量,且运行速度提升,提高了模具准备效率。同时,模具运行位置通过自动定位精确规划路径,有效提升模具吊运过程中的安全性。用自动运行平板车,可以跨线实现模具、料片和充电位之间运输的自动运行;可以降低员工操作劳动强度;按照固定路线自动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平板车运行智能化。与此同时,车间用TPMS系统,实现模具的集成化、系统化的维护保养。

车身车间

车身车间分2层结构,一楼主要是门盖、底板1和装配线。二楼主要是侧围、底板2、总拼以及报交线。车身车间的设计生产能力是60JPH,即每小时可以完成60台白车身,年产量30万台。

车间用了大量智能制造先进新技术,其中At-line在线测量、EMS空中输送、机器人全自动拧紧工艺、CMT+冷金属过渡焊接工艺均是上汽大众首次使用。此外车间还拥有大众汽车集团工厂中速度最高的激光焊以及上汽大众最长的车间装配线,保证输送过程零件的一致性。

车间拥有机器人数量946台,自动化率高达84%,是目前上汽大众自动化率最高的车身车间。此外,车身车间有?2个At-line在线测量工位,8台测量机器人对白车身的零部件和关键部位实行100%的视觉在线检查,通过激光测量传感器、图像处理、温度补偿以及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实现物体空间尺寸的精密测量,重复精度高达0.2mm,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白车身生产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与传统测量工位需要将被检车辆从生产线上运输到测量区相比,在线测量将工位串联在生产线中,可直接在生产线上抽取车辆进行检查,有效节约运输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同样也提升了检测数量。同时,结合工厂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云端数据核对。在线检测结果传输到质保控制室,发布到系统中,技术员可以网上直接看到质量状态,及时跟踪优化,保证了白车身生产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实现质量状态云端存储分析、自动网联化,大大提升最终产品质量及稳定性。

车间装配线长达150m,随行皮带减少了工人一半的走动距离。与空中EMS共同使用,实现零件自动化搬运,减少人工搬运强度,保证输送过程中的零件一致性。高速激光焊接具备高功率密度、优良的方向性和高焊接速度等优势,使用激光焊可替代车顶和侧围连接的点焊,也无需在车顶安装密封胶条。同时,可精确调节和控制热输入,镀锌层烧损更少,减小焊件的变形。车身车间用的高速激光焊目前速度可达110mm/s,是大众汽车集团工厂中速度最高的激光焊。高密度补焊,可适用不同车型,焊接能力提升3倍。车间现有14台焊接机器人,未来可扩展至16台。

120JPH油漆车间

120JPH油漆车间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创的高产能油漆车间,用多项新技术,运用全新的环保工艺与智能技术,同时供应MEB工厂与安亭汽车三厂两个厂区。相较于传统的两个60JPH标准化油漆车间,节省建筑面积12%。油漆车间有预处理、电泳、PVC、打磨、面漆、报交、注蜡7大工艺。

车间生产能力每小时120台车,是标准化车间的2倍,达产后完成60万的年生产量。设备总量是标准化油漆车间的2.5倍,机器人数量共318台,自动化率达到73%,是上汽大众自动率最高的油漆车间。未来可生产MQB\MLB\MEB三个平台的车型共12款车型,是全球可产车型数最多、色彩最多的油漆车间。

环保方面,预处理工艺中用硅烷薄膜技术替代传统的锌系磷化技术,硅烷薄膜不含镍,满足上海地方环保法规对于重金属镍的最新治理要求,镍排放指标下降十倍。其次工艺简单,流程缩短,而且基本无渣、水耗低、能耗低,做到高效环保。与此同时,用文丘里干式漆雾吸收系统,取消循环水系统,避免了自来水的损耗和废水的产生。不再使用化学药剂,不产生有害废弃物。空气循环使用的比例可高达95%。与传统湿式漆雾处理相比,节约了约60%能源。

总装车间

总装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60JPH,达产后完成30万的年生产量。它是目前大众汽车集团自动化率最高的量产车型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达26.2%,模块化程度和柔性更高。车间二层平台有完备的输送线,车身通过连廊从油漆车间输送至总装车间;电池包则通过输送链到达总装车间二层平台,通过升降机下至底盘预装线。

总装车间具有土地集约、自动化率高的特点,占地面积仅有标准化总装车间占地面积的2/3。自动化率达到26.2%,是目前上汽大众自动化率最高的总装车间。该车间用上汽大众首个全自动合装平台,通过自动拧紧及自动送钉技术,只要将螺栓倒入设备会自动将螺栓自动送到拧紧轴上,全程实现无人化,提高生产效率与安装精度。

此外,全自动仪表安装机械手,与传统仪表板安装需要操作工手工搬运安装相比,机械手运用视觉识别系统全自动安装,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次应用的技术,适合多款车型,相比传统人工安装更精确、高效。PGD全玻璃车顶安装工艺,即将投产的ID.车是上汽大众首款用全玻璃车顶设计的产品。全玻璃车顶涂胶安装设备,具备6个视觉摄像头,通过兼具定位和玻璃车顶识别功能的中心定位装置,实现自动涂胶、自动安装。

车辆在完成电器检查后下线,进入前束转鼓区域进行检测。这里首次用双灯箱形式灯光检测及非接触式激光测量,配合方向盘水平器,保证车轮精确定位;也首次用开放式/透明式的转鼓房,可以进行ABS、ESP、制动力等多项测试。

电池车间

电池车间是上汽大众首个全铝电池壳体自制与电池包装配车间,规划年产能30万台。车间有两层的厂房。二楼是电池壳体线。壳体成品通过升降机自动输送到一楼的电池装配线。电池包完成装配后,通过升降机自动输送到二楼的电池包调序中心,每个电池包与车壳匹配后,通过连廊自动输送到总装车间。

上汽大众历史上第一次自制铝质电池壳体,也是目前唯一用JIS(Just?In?Sequence)排序、大众汽车集团首个即时生产拉动式的电池车间,电池装配首次与总装车间直接耦合联接,以60JPH的生产速度向总装车间输送电池包。车间共有壳体和装配两条生产线,生产MEB平台的两种铝质电池壳体和三款电池包,拥有超过138台机器人,课题生产线自动化率达88%、装配线自动化率达78%。

电池模组入箱时,底部水冷板的支撑设计是MEB项目“上海工厂解决方案”的一个案例。车间用“活动支撑板”的设计方案,更有效地适应电池壳体“大尺寸易变形零件”的产品特性。这种设计相比德国方案(整块支撑平板)能更好地支撑住底部水冷板。人工装配工位的电池包和V小车分离设计是MEB电池项目的又一个“上海工厂解决方案”。为满足人工装配低压线束的人机工程问题,用了66°倾斜辊道装配线,更符合人机工程,并保证装配质量稳定。

在焊接、涂胶、测试三大核心工艺中,用自动检测机器人对焊缝、尺寸、涂胶、气密性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测量,确保电池包产品稳定性和质量安全。车间生产的电池包通过了203项严苛测试,远高于国标测试要求。同时,为了应对中国更加严苛的电池标准,上汽大众自主设计了整套热量控制系统,万一发生极端情况,可控制5分钟内明火不从电池壳体中冒出,保护驾乘者安全。

MEB平台电池使用新的导热胶工艺,与传统MQB平台电池的导热垫工艺相比,拥有更好的界面填充能力、更少的界面气泡、更好的间隙适用性,使MEB电池包具备更优异的热管理能力。电池包长寿命性能设计,远高于8年(12万公里)使用寿命(电池充放电循环测试达到1600次,每个循环相当于整车行驶350公里~550公里)。

总结:先进的现代化工厂?是一切的基础?也是好的开始

万丈高楼平地起,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坚如磐石的地基,这是一切的根本。对于汽车而言,一个先进的现代化工厂,就好比那个地基,是一切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市场,虽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新能源的大趋势已经初见端倪,大众集团和上汽大众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市场成熟的分析,切实有效的做到了先人一步。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之一,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的落成,也意味着大众集团和上汽大众对于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重视。

从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开工到正式投产,区区两年的时间,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众集团和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正在加快,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搭上新能源汽车的大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桑塔纳那年停产的

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都是大众与国内车企建立的合资公司,但是两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产品特点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就拿比较大的方面来说,上汽大众的车比较符合国人消费的习惯,比较注重以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进行优化,或者研发;而一汽大众的车比较注重德国大众车的原汁原味,对引入国内国产的产品不会进行太多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优化,更强调德味。具体到产品上,这个区别会比较明显。比如上汽大众的畅销车,朗逸,就是一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并不是德国大众的全球车型,朗逸这款车有着大众风格的外观和内饰,加长的车身让车内空间更宽敞,尤其是国人比较在乎的后排空间,朗逸特地做了优化,朗逸这款车并不怎么强调运动感或者操控性,更强调的是空间的舒适和驾驶的简单方便,13万左右的价格能够买到搭载1.5L发动机,匹配6AT的车型,还是大众的牌子,不错的空间和配置,完全是按照国人买车的思路去设计的。相比之下,同级别竞争的一汽大众宝来,就是一款比较保留了德味的紧凑级轿车。比如在外观上,宝来会显得更为运动,不会对外观进行中庸的优化,同时,宝来的车身尺寸以及调校更强调运动性与操控,跟朗逸强调的大空间舒适不同,宝来没有为了迎合大空间需求对车身进行加长。还比如一汽大众的高尔夫,就是一款纯正的大众全球车型。而想上汽大众的途观L,就是一款迎合国内消费者的SUV,车型,做大空间,做大尺寸,但是这款车的配置不怎么好,高价低配,而且做工用料不怎么突出,还是以大空间以及大众的品牌来赢得消费者。

旧版桑塔纳于2012年10月停产。

2012年10月,上海大众宣布旧版桑塔纳(桑塔纳87)停止生产,并发表“再见,桑塔纳”广告,向世人宣布旧版桑塔纳(桑塔纳87)将成为经典的过去。

新版桑塔纳将以全新的姿态从德国狼堡开往北京,开始新的征程。2012年12月16日晚,上海大众全新桑塔纳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上市发布会。

2012年12月16日晚,上海大众全新桑塔纳将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上市发布会。全新桑塔纳用新PQ25+平台、新车推出了1.4L和1.6L发动机,以及5挡手动和6挡自动的8款不同配置的车型,售价区间为:8.49-12.38万元。

扩展资料:

上汽大众全新一代中高级轿车帕萨特投放市场。回想起35年前,中国第一辆合资轿车桑塔纳下线的那一刻,今年57岁的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二厂总装车间党总支副书记徐志荣,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

“1982年底,我被挑选进入桑塔纳CKD(全散件组装)小组,开始跟着德方‘老师’学习组装工艺。”徐志荣回忆说,他的工作是装摇窗机、门锁以及避震器、大灯和后灯,许多流程、工艺和标准都是之前没有见过的。

“从那时起,德国大众对装配工艺、对质量的一丝不苟,开始慢慢融入上汽大众的企业文化。”

1983年4月11日,中国首辆合资轿车桑塔纳下线,但难题才刚刚开始。

没有现代化装配线,现代汽车工业的流程、标准、体系更是一片空白。

没有零部件国产化基础,首批100辆桑塔纳轿车全车零件都从德国进口。

落后就要学习,通过向德方取经,中方的装配工艺、流程、技术、质量提升很快,但是,零部件国产化却步履艰难。合资两年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才达到2.7%,除了轮胎、收音机、天线和标牌“四大件”外,其余都得进口。

“直到1987年,上海开始举全市之力,建立以整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企业利益为纽带的共同体,国产化难题才逐渐突破。”时任上汽大众总经理的王荣钧回忆说,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终于达到90%以上。

伴随着零部件产业的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从2009年开始,连续9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如今,上汽大众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两大品牌、8座整车厂、年产销超200万辆的汽车企业。今年7月18日,上汽大众第1900万辆汽车下线,其中,桑塔纳品牌就贡献了近560万辆。

上汽大众还具备了内外造型、前期开发、车身开发、发动机、底盘和电子电气集成开发,以及整车试制试验的自主开发能力,并已融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

人民网-桑塔纳 见证中国汽车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