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沃尔沃和吉利筹备合体,是把竞争对手瞄准了特斯拉!

2.博弈新能源,中国品牌怎么走

3.道通科技如何布局万亿级新能源后市场?

4.中国不会禁售燃油车了,但是燃油车必须混动化?

2040年新能源汽车_2050年新能源汽车

你好,新能源汽车能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是早几年可能还有疑虑,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和逐渐应用,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走近了。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经接近80万辆,其占汽车总产量的2.7%;而据业内人士分析,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超过200万辆,而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占有率将逐步扩大,而取代燃油汽车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组信息,目前已有多国宣布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其中德国 2030 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法国将在2040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英国将在 2040 年后禁售燃油车;荷兰和挪威将在 2025 年禁售燃油车;印度也宣称要在 2030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美国加州将在 2030 年禁售燃油车。这意味着燃油汽车也将逐步退出舞台,而新能源车会得到大力的推广,但前提是超级电池的出现,让新能源车达到与燃油车相仿的续航。

当然,其实关于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之间的问题影响最大的还是能源问题。因为目前的石油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而石油的应用又太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石油,燃油、润滑油就占到百分之七十到九十,其他如塑料、沥青、合成橡胶、制药、清洁用品、化妆品等多种用途,这意味着开发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

虽然新能源车的发展是趋势,但是不排除新能源车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纯电动汽车目前已经投入市场,但是受限于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和充电难题目前难以大面积普及。而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处于实验开发阶段,没有上市,主要原因在于燃料电池中催化剂过于昂贵,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以及燃料的添加和储存安全等问题有待解决。其次,售后服务跟不上发展趋势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对于这些问题,也是发展会遇到的,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些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也将被解决。

因此,综合来看,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会逐步取代燃油汽车,而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就短期而言,燃油汽车仍然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当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基础设施、服务的落实,新能源汽车会迎来自己的发展期。

希望能帮到你!

沃尔沃和吉利筹备合体,是把竞争对手瞄准了特斯拉!

2025年前不现实遥遥无期,只是受制于这3点

大家可能也都听说了,法国和英国相继宣布在2040年之前停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目的是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不过,这一禁令只适用于纯汽油车和柴油车,而不限制混合动力汽车。

总之,20年之后,英法等国的燃油车将大大减少,甚至会把这一趋势影响到全球。不过,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要实现禁止销售燃油车的路还很长很长,甚至可以说根本就看不到头,起码在2、30年内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1.如果禁止燃油车,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中石化和中石油。没有了加油站,这“两桶油”的收入来源就会大大缩水,更为重要的是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点到为止吧,剩下的大家自己去想象,不敢说的太多。

2.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地域辽阔,在某些大城市来回上个班就是好几十公里,不像英法等欧洲的一些国家,骑个电动车也能绕国家一圈,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确实是这么回事。所以,这对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要求非常高。

目前的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一般都是几百公里,董明珠新开发出来的银隆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也不过250公里。所以说,在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之前,在中国很难实行。

3.充电也是个问题。现在新能源车充电要用专用的充电桩,就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来说,充电桩的数量是很难满足需求的。如此庞大的规模靠专用的充电桩几乎满足不了,什么时候新能源车可以用普通的电源充电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不管怎么说,新能源车毕竟是个趋势,只是完全的替代,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长,甚至都无法做出一个时间表。

虽然大多数主流汽车制造商在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方面行动迟缓,但是,沃尔沃却给我们做了个表率。据报道,沃尔沃成为了第一家为逐步淘汰燃油汽车的主要传统汽车制造商,该公司称,其2019年后推出的所有车型都将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

沃尔沃开了个好头,希望其他部门和组织或者企业也能把目光放长远些吧,不要总抱着自己那块蛋糕不放。

博弈新能源,中国品牌怎么走

我们先来看几条信息:

2020年2月1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率先发布消息:沃尔沃汽车集团(以下简称“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HK.0175)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同日,吉利控股也披露了这一消息。

2020年2月6日,沃尔沃汽车发布财报:2019年沃尔沃汽车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98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143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长0.8%。这样的表现是在沃尔沃汽车2019年全球市场销量突破70万辆,中国市场销量突破15万辆喜人增长的形势下实现的。

2020?年2月4日,特斯拉股价大涨,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超越大众,成为仅次于丰田的全球市值第二车企。

2020年1月8日,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正式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

2019年12月18日,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以创造全球销量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

上述几条消息,拿出任何一条都是汽车圈重磅新闻,但是将这些看似并没有太多关联的消息串联起来分析,我们却能够从中窥见此次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业务整合的初衷——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新四化浪潮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特斯拉威胁论正在一步步坐实,世界顶级汽车集团强强联合成为跨国巨头谋求更深远发展,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想要更大更强,彼此将是深度整合最适合的伙伴……如果一切顺利,新集团将会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集团,将会有实力去比肩特斯拉这样的“搅局者”,新集团的竞争格局也将不囿于现有的传统汽车集团。

我们先来看看沃尔沃汽车集团的公告和吉利控股释放的信息,从中我们可以分拣出核心内容。

这是沃尔沃汽车集团的公告?

这是吉利控股的披露的消息?

1

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是两家兄弟公司,同属于吉利控股旗下,地位平等。

2

十年前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汽车,这十年来两家都尝到的甜头,重组后双方将收益更多。

3

未来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的品牌独立性和品牌调性不会变。

4

新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5

目前双方还没有做出什么决定,也没有什么时间表,双方将成立联合小组,由沃尔沃汽车CEO汉肯负责协调,制定重组建议书。

而对于此次“吉沃合并”,我们可以从不变与变两个层面来分析。

不变

不变体现在品牌独立上。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此次整合重组将涉及到沃尔沃汽车及吉利汽车旗下的多个汽车品牌,各个品牌的独立性和品牌调性不会变。这也就意味着吉利依然会是那个“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吉利,沃尔沃汽车依然会是那个注重安全、健康、环保的沃尔沃,这一点不会改变。与此同时,品牌独立也意味着生产体系、销售渠道、营销体系会保持不变。

变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

沃尔沃汽车说,十年来,沃尔沃汽车已经从联合开发、联合购中体会到了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吉利汽车也说,吉利与沃尔沃在研发、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强化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我们熟知的CMA架构已经是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共用,沃尔沃汽车引以为傲的Drive-E系列发动机也已经搭载在吉利汽车上。去年10月的时候,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已经动了心思着手要把双方的发动机业务单元合并,成为开发下一代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的新一代全球供应商。无疑吉沃合并后,两家可以共享产品架构和数字系统,整合后的新集团对外部公司也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吉沃合并后,保守估计年销量规模将会在200万辆以上,由此带来的购层面的规模优势不言而喻,同时新公司可以更好的利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看到,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带来的研发和购成本的利好正是促成吉沃合并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承认,汽车行业新四化浪潮势不可挡,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核心,不同于特斯拉,传统车企在面向新四化转型时要承担的压力是巨大的,要想漂亮的实现跨越绝非易事。

李书福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就说,科技创新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手段,吉利“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已初见成效,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方面不断突破:量产车型L2级自动驾驶配置率和市占率均已达到中国品牌第一,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超级大脑”新时代;新能源领域多线并举,为用户带来绿色、智能、个性的品质出行体验。

李书福坦言:“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吉利要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与全球伙伴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共同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出行新生态。”

沃尔沃汽车对于新四化的思考则更加聚焦于电动化。2019年10月,沃尔沃汽车发布“2040环境”,力求在2040年之前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到2025年沃尔沃全球年销量的50%都将来自纯电动车型,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达到100万辆。同月,沃尔沃发布了首款纯电动SUV?XC40,它也成为首款搭载全新谷歌安卓智能车载交互系统的沃尔沃汽车,与2月升级的T8/T6插电混动系统共同构成了沃尔沃汽车的新能源阵营。随后的11月,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首座电池实验室落户上海嘉定,同月沃尔沃汽车宣布将成为首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全球可追溯性的汽车制造商……

吉沃合并正是基于两家所长以及对未来新四化将持续巨大投入预估的基础上,而合并之后,沃尔沃汽车将在新集团中聚焦新四化发展并发挥核心作用。

另外一点是财务上,汽车产业是吞金兽,即便是大汽车集团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向资本市场要钱无疑是最好的办法。2018年沃尔沃汽车曾经动过IPO的心思,相关机构给出的估值预期为120亿-180亿美元,而目前吉利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估值大约为1300亿港币,吉沃合并,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能够快速实现更高的估值,对于沃尔沃来说则可以通过香港和斯德哥尔摩对接国际资本市场,这是铁打的双赢局面。

写在最后:

还记得2017年尼康退出中国市场的时说的那句话吗——打败尼康的不是佳能,而是智能手机!就像打败诺基亚的不是摩托罗拉,而是当时还在做电脑的苹果,击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而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产业巨大变革之中,你的对手永远超乎你的想象,他们甚至根本不是来自于产业内部,而击败你的方式,也绝不是你熟悉的手段。

汽车产业同样如此。所以,别吃惊,即便特斯拉还在亏损,即便是何小鹏这样的内部人士也看不懂的操作,但一点也不影响它市值超越大众这个全球销量最高的车企。所以,别诧异,丰田在2018年CES的时候就说,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苹果、谷歌、Facebook。

所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吉沃合并这件事,就会发现,有人说,沃尔沃汽车此举是为了巩固豪华品牌地位改写豪华车市场格局,也有人说,吉利汽车此举是为了超越上汽集团打造中国市值最高汽车集团,其实都小看吉利和沃尔沃了。

吉沃合并,真正反映出的是两家大的汽车集团在面对全球化竞争时、在面对跨领域跨产业竞争时、在面对新四化不可逆的浪潮时的前瞻性思考,是主动打开未来发展的全新空间。虽然一切尚在未定之中,但是我们可以判断的是,在变革来临的时候,在你的下一个竞争对手不知道是谁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即便下一步特斯拉,甚至苹果、谷歌站到门口,你也有足够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去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道通科技如何布局万亿级新能源后市场?

作者?|?甄 瑶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当前整体汽车市场处于什么阶段?未来新能源汽车空间有多大?新形势下品牌战略与营销手段如何出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以电动化和智能化引领的产品技术突破,深刻改变了当前汽车产业。前途光明,但荆棘丛生,在新汽车时代的大门,有无数的不解和难点羁绊着众多车企。

“今天很多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全新的认识、做法,都是因为变革而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这种变革还将持续往深去处、往广处去。

4月2日,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之汽车市场与消费分论坛,以“科技引领消费变革”为主题,直指当前汽车行业及车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政策不能立马大幅度调减。”针对新能源汽车国补终止和支持力度减弱,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市场驱动力将对电动车未来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动车市场持续健康运行,仍需要适当力度的政策支持。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狂飙,但在2023年增速突然放缓,2月份甚至出现罕见负增长。未来新能源市场到底几许,众多车企非常关心。

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新能源汽车增长,既有新增效应,也有替代效应。”他预测,2年后(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约3200万辆左右。

“从世界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占到15%的比例,加上混合动力,总体占到20%,分的格局已经建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纯电动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面是前景广阔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市场,一面是群雄逐鹿、淘汰不断加剧的新老造车企业。在埃安、赛力斯、极氪、深蓝、比亚迪等车企与会代表看来,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显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等是当前行业最关注的问题。

论坛上,大家的共识是,2023年,头部品牌聚集效应将更加明显,在未来5年内,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会越发显现;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未来的竞争绝对不仅是科技的竞争,应该是科技+成本、产品+生态的竞争。

分化加剧

蜂拥而至、爆发式增长、内卷加剧,这些是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准确的形容。

127.6万辆、326.6万辆、624.8万辆;2.2%、156%、91.3%——这两组数据分别代表2020-2022年销量和同比增长情况,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最有力的注脚。

“未来5年,我们认为渗透率会超过50%,达到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临界点,到那时候,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巨变时代。”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认为,回溯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他提出,第一阶段是2020年前,更多靠政策驱动,渗透率比较缓慢,未超过5%。第二阶段是2020-2022年,短短两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市占率已经超过25%。第三阶段是2023年以后,政策退坡,完全进入市场驱动态势。

这与王青的预测大致相似——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88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3.1亿辆和221辆,汽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但具体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正处于快速替代燃油车阶段。王青预测,如果以204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到100%来预测,那么,2025年占有率可能接近甚至超过60%,销量会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大概是在3200万辆左右。

将预测再延伸。“如果欧洲2035年完全实现禁售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汽车,那么,中国可能在2040年前后,再增长部分会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王青说。

前景广阔的背后是竞争。展望2023年及未来5年,多位与会代表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格局或将出现分化,“头部效应”显现。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赛道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市场分化仍将不断加剧,最后将聚拢在头部3~5家。”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透过几组数据,论证这个观点。

他表示,从今年1-3月纯电TOP5品牌在纯电市场的销量占比可以看到,1月纯电TOP5品牌占比64.1%,2月占比67.3%,3月前3周已经达到68.7%,估计整个3月会超过70%。

席忠民的观点基本得到许林认同。

“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5品牌来看,合资企业寥寥无几,国际品牌仅有特斯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占近80%份额。”许林表示,以广汽埃安、长安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开始觉醒,从销量和增长率来看,传统车企崛起的步伐明显快于新势力品牌。

“未来将进一步考验新能源企业的生存能力。”他说。

破局向上

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一些中国品牌加快品牌向上之路,颇有“长缨在手,应缚苍龙”的气魄。

就此,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比亚迪品牌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徐长明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随着市占率大幅度攀升,中国品牌已经在本土市场已然崛起。

从全球范围来看,就品牌而言,德国有奔驰、宝马、大众,美国有通用、福特、特斯拉,日本有丰田、本田、日产。中国呢?李云飞认为,一汽、长安、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都会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我们要抓住机遇窗口期,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因为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李云飞表示,中国品牌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电机、电池、电控,还是IGBT抑或整车制造,中国品备实力。

在徐长明看来,中国品牌的突破可归纳为两个指标:一是份额,二是价格。

在价格角度,合资品牌2019-2022年年度均价分别为15.4万元、15.4万元、15.9万元和16.6万元,中国品牌年度均价分别为10.5万元、10.8万元、12.2万元和14万元。虽然这些年合资品牌年度均价相对较高,但中国品牌涨幅更大,2022年已接近合资品牌均价的84%。

具体到品牌,2022年,蔚来已与奔驰均价相当,奔驰均价为48.1万元,蔚来均价为47.5万元;理想则以均价37.8万元,超过奥迪,和宝马接近;比亚迪均价为17.6万元,已经超过本田的17.5万元,追赶丰田18.5万元的均价。

“电动车快速发展,正在促进中国品牌汽车竞争力从量变向质变转化。”徐长明表示。

在中国品牌销量和平均售价都不断向上的当下,与会代表自然探讨起中国品牌高端化。

“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在赵昱辉看来,豪华汽车是另外一个相对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为309万辆,同比增长6%,但传统豪华车占比却整体下降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加49%。

曾经,BBA定义了汽车豪华,现在,这些光环随着科技快速增长和激烈的产品竞争慢慢黯淡。其背后,就是电动化、智能化、用户体验已成为消费者重新定义豪华的新标准。

“豪华车市场的未来,必将属于高端智能电动车,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有这样的优势,具有重新定义新式豪华的机会。”

赵昱辉认为,当下的窗口期是非常好的一次机遇,中国品牌应当厚积薄发,通过技术和服务双重升级,占领市场制高点,“这是百年汽车以来,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机会。”

价值为王

逐步变革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展开大浪淘沙的竞争。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走出来?中国品牌向上的引领车企实力几何?

席忠民认为,归根到底是综合实力竞争,包含5个维度:

其一是研发维度,要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高效的产品线还有快速迭代的能力。其二是智造,要有快速工厂的布局、大规模的生产、短周期的交付和低成本。其三是产业链,要掌握核心可控的自主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稳定可控。

<strong style="c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宁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不会禁售燃油车了,但是燃油车必须混动化?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但市场能有多大?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可以说,谁能抓住新能源市场的机遇,谁就能赢得未来。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超过1.45亿辆,汽车智能化水平将以L2智能驾驶为基础,不断取得突破。这也将带动新能源电池、充电设施、汽车后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打开万亿市场空。

显然,深圳市道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一个黄金机会。道通科技成立于2021年,现已成为全球专业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及TPMS产品和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那么,龙头企业如何面对行业的巨大变化,抓住巨大的历史机遇?9月25日,道通科技在海南召开的战略大会指明了方向。

“聚焦转型,牢牢把握新能源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绿色能源。”会上,道通科技董事长李红京宣布了道通科技新能源汽车“诊断、检测、充电、存储”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的发展战略。此外,道通科技还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道通科技新能源战略背后是什么样的绿色能源?

投资万亿新能源后市场。

道通科技新能源战略的背景,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未来潜力。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施,各国的新能源政策将带动全球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和保有量快速提升。正如李红京预测的那样,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技术+市场”驱动,将迎来全面市场化的转折点。

“道通科技新能源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道通科技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使用维护成本和智能出行等方面逐渐显示出优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需求也在不断释放。在技术发展层面,三电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未来5-10年,随着产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购买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根据彭博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28%。到2040年,全球销量有望达到6000万辆,渗透率将提升至55%。

道通科技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文杰介绍了新能源行业的市场机遇。

在此背景下,道通科技将战略重心放在新能源后市场,这是道通科技寻找企业第二发展曲线的重要方向。道通科技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文杰公布了一组数据。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45亿辆,充电桩市场容量将超过一万亿辆,充电运营市场容量将超过一万亿辆,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容量将达到3000亿辆。

道通科技财务报告显示,2021年,尽管受到肺炎疫情的影响,道通科技仍实现营业收入近16亿元,同比增长31.9%。2021年上半年营收10.46亿元,同比增长75.8%。李红京总结道,“未来,要实现高年增长率,挑战依然艰巨。面对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历史性变革机遇,我们必须迎头赶上,牢牢把握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大趋势”。

因此,李红京明确了道通科技新能源的战略方向:以智能电池检测技术和车桩兼容技术为核心,深度应用AI和大数据云平台的技术能力,聚焦诊断、检测、充储全环节,贯穿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产品、智能充电检测系统产品、阶梯利用和能源管理三大业务飞轮。

四项核心技术应对行业痛点

道通科技始终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和汽车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已上市智能读码卡产品、乘用车智能综合诊断系统、“四合一”胎压传感器、ADAS标定系统等产品。,并在汽车后市场有着深厚的地位。

《新能源汽车车主痛点分类》

在汽车后市场,未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道通科技新能源战略的出发点始终致力于解决行业痛点。有哪些痛点?安全、充电难、维修难等问题将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整个普及过程。

根据艾瑞研究,61%的用户在购车时注重电池质量和稳定性,59%的用户注重续航 里程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充电便利性和续航时间,54%的用户注重汽车安全性。可以预见,电池和充电问题成为制约潜在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障碍,也是用车的核心痛点。

文杰表示,新能源汽车车主主要面临四大问题:一是车桩兼容性差,无法充电,一次性充电成功率低。二是充电桩不可靠,故障率大于10%。目前近30%的收费订单因跳枪异常而结束。三是安全风险高,电池安全事故频发。第四,电池寿命衰减快,过度充电和不平衡会导致加速衰减。

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中,也有三大痛点亟待解决:一是维修风险高。如果有些操作稍有不规则,就会有热失控、高压触电等风险。其次,不同的车厂/电池厂需要不同的检验工具,电池很难获得专用的检验工具;三是维护效率低。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案需要依靠循环充放电来完成对电池组或电池模块的检测。电池最快要2-3天才能修好。

道通科技的解决方案也随之而来。在产品策略上,道通科技将构建数字化的一体化生态系统:通过构建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的工具生态系统,快速开启新能源业务的第一个飞轮。拓展新能源智能充电检测系统生态,突破第二飞轮。延伸新能源、能源管理、储能生态的梯级利用,改造第三飞轮。

道通科技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文杰发布新产品。

道通科技的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涵盖了新能源诊断仪、充放电电机、锂电池平衡维护测试仪、密封性测试仪等几大重磅产品。通过道通科技的诊断检测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故障点,准确检测评估电池状态,提供维修解决方案。据了解,通过道通科技充分发挥诊断系统的兼容性优势,检测和维护效率可提高60%。

道通科技的新能源智能充电检测系统包括交流系列和低功率DC、快充和过充系列产品。文杰表示,道通科技将车桩兼容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升车桩兼容性99.5%。此外,结合电池平衡和AI健康充电模式,可减少续航里程衰减的问题,续航时间最高可提升20%。

值得一提的是,道通科技的智能充电检测系统,可以为不同场景的客户提供“端云结合”的针对性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汽车维修、家庭充电、运营车队、工作/营业场所、快充站等。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总量约20万吨,到2025年,仅在中国这一数字就将上升到约78万吨,到2030年,电池材料回收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空,这是产业链的下一个发展机遇。

道通科技也将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未来将构建动力电池分选标准和动力电池寿命周期检测系统,助力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基站、备份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全新的储能生态。

“车桩兼容技术、安全充电技术、智能电池检测技术和电池延寿技术是道通科技的四大核心技术。”文杰强调,道通科技的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包括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和智能充电检测系统两大系统,以及道通云生态的一个生态平台。未来,道通科技将从诊断、检验、充电、存储等方面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流通,助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池和充电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争创新能源后做市场领导者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与传统汽车的后市场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维修频率也会降低,主要集中在三电领域;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多以直销模式为主,售后体系不够完备。这也意味着,要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道通科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将发生变化。

道通科技董事长李红京致辞

李红京给出了道通科技市场的战略方向,即坚持强引擎,整合自身优势和行业优势,实现互利共生发展。一是坚持巩固现有市场优势,构建集产品、服务、培训为一体的赋能体系。二是要结合自身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优秀品牌,在重点市场和客户上取得突破。三是积极配合开放平台建设。

在运营层面,道通科技国内销售总监蔡鹏表示,“结合道通科技在后市场积累的50万家维修门店,将为后市场提供包括专业工具和维修流程在内的赋能体系,帮助门店加速升级,抓住机遇,增加新能源维修网点的覆盖面。”

为进一步了解市场情况,道通科技调查了新能源维修店改造投资意愿。数据显示,40%的受访门店愿意投资2-5万元购买新能源维修设备,30%的门店愿意投资5-10万元。这也意味着,未来五年新能源维修设备将形成数百亿的市场规模,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爆发。

道通科技国内销售部总监蔡鹏介绍道通科技国内市场布局。

“目前我们已经有两款产品在售,新产品将在明年年初全面上市。”蔡鹏指出,道通科技新能源产品的短期目标是尽快覆盖市场,提升新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期目标是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导者。“这也符合我们道通科技一贯的作风,我们要全力以赴去做。”

在销售网络方面,道通科技中国成立了专业的新能源销售团队。此外,随着产品的发布,道通科技中国将在各省会城市设立新能源维修授权服务中心,在50个城市建设新能源车型经销商,认证50家新能源合作维修店,构建新能源汽车维修授权网络。 @2019

文/宋双辉

2015年大众“柴油门”之后,欧洲各国感觉被所谓的清洁柴油技术打了脸,于是2016年开始陆续有国家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基本上2040年前后,很多欧洲国家就打算不再卖汽/柴油车了。

2017年的泰达论坛上,工信部的官员第一次谈到了“禁燃”的话题,说国内也在研究“禁燃”的时间表,从那时起,每年都会刮起一阵风,大家都在猜咱们啥时候正式公布这个时间表。

如今看来,“禁燃”在中国不太可能出现了。

9月16日的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纲透露了一个信息,他参与制定的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上个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了,其中的重要主张之一,就是不建议中国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也不主张提“禁燃”口号。

中国作为如此积极投身于环保的大国,为啥不应该“禁燃”呢?专家们有三个理由。首先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道路、使用环境复杂,需要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第二,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中国的交通能源仅靠电是不安全的。第三,目前中国仍以煤炭发电为主,煤炭除了可以作为能源外也是珍贵的需要被珍惜,而世界上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被利用。

专家的理由我认为非常充分,咱们毕竟不是那些北欧小国,家家都能开着纯电动车出门,指望西北荒漠上跑运输的全都是纯电动车很不现实。

虽说专家们的意见只是参考,是不是真的变成制度政策还要等待最终拍板,不过这至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那么如果中国真的不“禁燃”了,传统车企们是不是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卖燃油车了呢?当然不是,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燃油车即便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也要换个身份。

王秉纲透露,新的技术路线中,需要燃油车进一步降低能耗,只依靠提升内燃机效率是不够的,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混合动力转变。

这里要补充一个小知识,在中国,普通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不属于新能源汽车,而是属于节能汽车,享受不了不限购不限行和拿补贴的优惠政策。只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车等属于新能源汽车,享受各种优待。

按照专家透露的信息,最新的新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的总体目标是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约各占50%,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也就是说十五年之后,路上跑的要么是混动车,要么是插混或纯电动这些新能源车,纯汽/柴油车将退出舞台。

这对于广大的传统车企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唯一感到兴奋的大概只有日系车了。

即便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大力推广,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占比依然非常小,2019年这个比例只有5%,也就说在中国95%的汽车依然是传统燃油车。要让这绝大多数的车型都电驱动化,我觉得很多车企宁愿选择去做插混和纯电动,也不愿意转向油电混动,因为这个技术很难突破。

如果做个排行,那么纯电动技术最简单,所以目前中外车企绝大多数都能拿出纯电动车型来,别管是不是油改电吧,反正上路跑是没问题的。

其次是插混,毕竟要把发动机和电机两套系统揉在一起,但是因为政策鼓励,所以车企们都投入了精力去搞研发,自主品牌里比亚迪和吉利都有非常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了,广汽、上汽和长城也都有一定的储备,德系、美系和韩系品牌也是如此。

最难的就是油电混动,日本人搞出来的技术,欧洲车没兴趣搞,他们有自认为同样节能的柴油技术(后来被排放打了脸);自主品牌没动力搞,难度系数还高,消费者又不买账(售价更高),费力不讨好。2016年吉利、长安、科力远和云内动力还组建过一个“中国混合动力联盟”,不过动作不大。

所以目前在国内市场能买到的油电混动车,只有丰田、本田和日产的,还有一个自主品牌的独苗——领克汽车推出过一款领克01HEV版。

没有肉的骨头自然没人愿意啃,吃力不讨好,所以国内企业在混动技术上非常落后,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动力总成开发部总工程师张社民曾经说过,我们的混动技术比日本车企落后了5-10年。

现在如果突然风向又转了,混动又成香饽饽了,那车企们该怎么办。立马去攻克技术难关,开始大搞特搞油电混动车型?15年之后能够达到和日系混动平起平坐的地位吗?

要么就是与丰田、本田合作,反正人家丰田很早就开放混动技术专利了,你们要合作人家肯定是欢迎的,但是利益的分配就不好说了。

更现实的,可能就是继续主攻插混和纯电动技术了,但是那就意味着国内一半的市场,可能要拱手让给日系了,其他车企能甘心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