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2.加速追击比亚迪汉,小鹏获融资40亿元,广州建厂在即!

3.准备买车的一定要看,这些两会汽车提案与你息息相关

4.从“苦逼”到市值1200亿 小鹏汽车经历了什么?

5.造车新势力出现三级分化 第一梯队5家企业占据90%以上销量

6.窥见2020:车市将回暖or继续下探?

7.新能源车完全取代燃油车,离实现还有多远

8.私家车通勤成刚需,今年会迎来一波购车热潮?

海马汽车利好消息_海马汽车3月26日快速上涨

[汽车之家?行业]“T”,除了是26个英文字母之一,小写的“t”也是汉语拼音中“特”的声母,而汉字“特”在词典中的第一个释义就是“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正如这还剩下10天的2020年——在经历了一整年的跌宕起伏后,或许每个人对2020年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认为它是“特别的”。

2020年的“特殊”影响了每一个人,汽车市场亦然。在经历了“V”的转折、“I”的变革、“C”的冲突之后,“T”又代表了2020年中哪些“特别”的事物?你又能想到哪些呢?

“VICTORY”系列选题简介: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行各业的人们开启了“抗疫”攻坚战,车企也积极应对,在防疫的同时有序复产复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绝大部分车企开始了触底反弹,推新品、促营销、跑渠道、谈合作,国内汽车市场再次迎来热闹景象,实现了“V”字型的强势回暖,创造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胜利。为了铭记如此特殊的一年,我们特别策划了2020年大事纪,并将其关键词设定为“VICTORY(胜利)”。本期为系列选题的第四期,我们还将有三期关键词选题,敬请期待。

那么本期以“T”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将通过Tesla(特斯拉)、TNGA(模块化架构)、Trouble(企业的困境)以及Truck(皮卡市场)等四个关键词,带大家共同回顾这个不可“T”代的2020年。

◆?Tesla(特斯拉):2020年最具话题点的汽车品牌

我想可能不需要太多提醒,“T”能代表什么?很多人都直接联想到了特斯拉,这也是为什么“Tesla”出现在了四个单词中的首位。如果非要怪,那你只能怪它实在是太有话题点了!

带来变革的特斯拉

也正如同大家所共识的那样,特斯拉的出现带来了电动车乃至整个汽车市场的变革,如同iPhone的出现之于现在的手机领域。从它第一款火起来的产品——Model?S开始,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内饰设计、车机操作便“从一而终”的回归了绝对简约的风格,并延续至今地成为了当代电动车/燃油车“新生儿”所推崇的所谓“科技感”。当然,除了几款电动车产品,特斯拉背后还有一个“骚话连篇”的CEO埃隆·马斯克,以及可以随时送你上天的SpaceX。强大的“背书”阵容让特斯拉这个品牌深深的绑定了高精尖科技以及埃隆·马斯克本人——科技宗教,不是白叫的。

当然对于市场而言,在售的特斯拉车型则是消费者与这个品牌产生硬性关联的纽带,因此我们看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与国产Model?3的到来,都让特斯拉这个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从两方面看,一是特斯拉的国产化对国内电动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除了上述对产品形式转变起到催化作用外,特斯拉带来的“鲶鱼效应”加快了中国品牌电动车的两极分化,从而淘汰了部分尾部的新能源品牌,而头部品牌则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入驻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的水平提升。

连续降价的特斯拉

尽管我们看到特斯拉对国内市场整体带来了正向的促进作用,但现实中的特斯拉却常常背负骂名,之所以一开始我们提到它是一个充满“话题点”的企业,是因为特斯拉有着和它的热度同样规模的“负面消息”。可能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特斯拉在2020这一整年中连续不断的降价。以目前销售火热的国产Model?3为例,该车型在2019年上市,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当时补贴后35.58万元的售价,在经过5次调价后目前已降至补贴后24.99万元,这显然是让先期购车的用户十分抓狂的。

所谓“早买早享受,晚买等白嫖”,尽管我们早就熟悉了经销商终端让利的优惠模式,但“官方直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听上去就让人心里很不对味,矛盾的来源就主要集中在“官方”这个点上。当然,对于特斯拉本身来说,直销模式让所有的运营压力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例如渠道铺设、充电网络、供应商采购等各方面的成本都可以说是直接与产品售价相关联。

因此,随着特斯拉在国内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前期成本压力的减小也反映到了车价上,毕竟减价是最有效的促销方式。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接受了,同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定下了2021年生产55万辆的目标,更大的零部件需求除了会进一步摊平采购成本外,特斯拉同样需要“性价比”来继续刺激销量。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从此同时,特斯拉之所以如此看重销量,也与特斯拉和上海政府之间签署的对赌协议有关。从2023年年底开始,特斯拉每年需要向上海政府纳税22.3亿元人民币;工厂投资140.8亿元人民币,否则特斯拉需归还土地,并偿还土地租赁、建筑和其他资产等损失。所以你说Model?3未来还会降价吗?我只能说,是有可能的。

大战拼多多的特斯拉

如果说官方降价是让消费者难以接受,那第三方降价可能难受的就是官方了。没错,我说的就是2020年中特斯拉和拼多多的“扯皮事件”。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相信大家已经熟悉——动不动就要“砍一刀”的拼多多上线了5台国产特斯拉Model?3,每台比补贴后官方价格优惠近2万元。听上去有点香?然而这样的行为却招来了特斯拉的强烈抗议,当即否认了活动的官方性;不甘示弱的拼多多也宣布,这五位用户可以自行购买Model?3,优惠补贴由拼多多单独提供;随后,特斯拉表示拒绝交付车辆。

其实关于这场拼多多和特斯拉的闹剧早已有了定论,无非是从小商品起家的拼多多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B格”。已经开始销售正品大品牌商品的拼多多显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但蹭特斯拉这一下,显然是过了火;而特斯拉则是出于保全自己品牌形象和直销模式而做出了反应,一方面是不愿意自己“高大上”的品牌形象被拼多多碰瓷,而更重要的,特斯拉更不愿意无缘无故的多出一个“互联网经销商”,从而破坏自己投入巨大的官方直销渠道。

事故不断的特斯拉

关于特斯拉的另一部分“负面消息”来源,则是2020年内特斯拉车型各种失控事故的发生,包括北京、上海、四川、江西、温州以及韩国首尔等国内外多地,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当然,在目前特斯拉销量如此高涨的情况下,我们希望特斯拉官方能够配合警方早日公布调查结果。同时我们也期待国内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特斯拉相关安全问题,保障广大车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市值全球第一的特斯拉

关于特斯拉的另一则劲爆消息发生在最近:截至美东时间12月7日收盘,特斯拉总市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约3.9万亿元人民币),达6083.25亿美元。12月8日收盘,特斯拉股价再涨1.27%,报收9.88美元/股,总市值为6160.22亿美元。什么概念呢?这一数据相当于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通用、福特、本田汽车、FCA以及标致等9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值之和。

2020年1月,特斯拉的市值才刚刚来到1000亿美元水平,但在随后不到11个月的时间里,特斯拉增加了超过5000亿美元的市值。要知道这可是在神奇的2020年,多数车企都还抠着脑门思考如何扭亏为盈,特斯拉直接就“市值井喷”了。当然特斯拉在2020年的“爆红”也不是没有预兆,回到国内市场,在疫情突发的2-3月,特斯拉依旧保持了强势的销量,随着车市的逐渐恢复,2020下半年Model?3的销量则一直保持了破万的态势,11月更是达到了2万辆以上。

『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

而在未来,特斯拉还将规划其第五家用于车辆组装的超级工厂(目前已有的分别位于:加州、上海、德州、柏林),其在2021年的产量目标也被设定到了惊人的100万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为55万辆(30万辆Model?3和25万辆Model?Y),部分车型将销往欧洲市场。同时随着SUV车型国产Model?Y的引进,特斯拉在2021年又会制造哪些惊人的数据呢?

◆?从TNGA到Toyota:模块化平台带来的变革

上面说到了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车企业特斯拉,那第二呢?这就要提到我们无比熟悉的品牌——丰田。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市场,丰田在近些年可谓是风生水起,除了久负盛名的可靠度和良好的口碑,TNGA架构下的产品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TNGA是什么?

所以,什么是TNGA?TNGA全称为Toyota?New?Global?Architecture,直译为:丰田全新全球架构,是丰田集团的模块化/一体化汽车平台架构,允许尺寸相近、相同发动机形式相同、驱动形式相同的车型采用相同平台打造,并共享动力/传动等主要部件,在同平台车型可共享80%以上零部件的条件下,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和提升产品开发效率。从车型尺寸和定位来看,目前TNGA架构下拥有GA-B(前驱,小型车、小型SUV)、GA-C(前驱,小型SUV、紧凑型车)、GA-K(前驱,紧凑型SUV、中型SUV、中型车)以及GA-L(后驱,中大型、大型车、中大型SUV)等多个平台。

因此,仰仗TNGA架构带来的高效能,丰田也开启了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收割”——2020年1-10月,丰田累计销量达128.6万辆,同比增长5.4%,这也是今年唯一销量呈现上涨趋势的海外品牌,也是日本品牌中销量最好的。从产品层面来看,丰田的成绩也当归功于完善而彻底的南北双车战略,从上面的销量图表来看,卡罗拉/雷凌这对“姊妹车”显然是最成功的,其后便是RAV4荣放/威兰达等。而在汽车之家818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的评奖上,丰田获得了年度消费者关注海外主流品牌奖项,旗下RAV4荣放以及雷克萨斯ES也分别被评为年度消费者信赖海外主流品牌车型和年度消费者信赖海外豪华品牌车型。

『一汽丰田ALLION与广汽丰田凌尚』

同时在2020广州车展,丰田还发布了尺寸介于紧凑型和中型之间的ALLION和凌尚,这两款车也将成为丰田2021年的销量增长点。未来,丰田还将继续引进基于TNGA架构的产品,并继续执行双车战略——在2021年,我们或许还将看到:全新丰田汉兰达、全新丰田Sienna以及丰田Harrier等车型继续被“一分为二”,落户南/北两个丰田进行国产。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归功于TNGA架构,现款汉兰达产能不足导致加价的现象或将在下一代车型上得到解决。

『即将在2021年与我们见面的两款新车』

如此看来,我们通过丰田看到了模块化架构为传统车企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当然比丰田更早使用模块化平台的还有大众集团,他们都是从中获益的。同时面对电动化转型,大众集团未来也规划了MLB?EVO、MEB、PPE以及J1等多个电动化的平台,涵盖斯柯达、大众、奥迪、保时捷等众多品牌。同时,丰田也于日前正式发布了e-TNGA架构,其首款纯电动SUV也将于2021年发布。

中国品牌的“模块化”架构

因此,“模块化”的平台和架构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热词,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大范围的运用,比如在中国品牌中,我们也看到不少中国品牌也开始研发自己的模块化平台。

其中起步较早且较为耳熟能详的,当属吉利的“CMA超级母体架构”。这个由沃尔沃和吉利共同开发的平台架构诞生了大部分领克品牌的车型,随后吉利也推出了首款基于CMA架构的SUV——吉利星越。同时,吉利第二款CMA车型吉利星瑞也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为一款紧凑型轿车。

『长城柠檬平台』

而更新的,则是长城品牌在不久前发布的“柠檬”和“坦克”两个平台——前者主要针对城市SUV车型开发,拥有较强的兼容性,未来可在同一平台支持两驱/四驱/重混/插混等多种形式的搭配使用,目前有全新哈弗H6、哈弗大狗以及哈弗初恋等三款车型;而坦克平台则是面向越野需求的非承载式车身车型,目前已有的产品为坦克300,未来也将诞生尺寸更大的SUV、皮卡甚至是MPV等车型。

除此之外,中国品牌中近些年涌现的“模块化”平台还有:领克SEA“浩瀚架构”、奔腾FMA“无线方程”、星途的M3X“火星架构”、东风与PSA合作的CMP平台、海马HMGA以及思皓的全新模块化平台等。尽管看上去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些所谓的“模块化架构”是否真的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又或者是“新瓶装旧酒”?可能这还需要经历足够多的市场考验。

◆?Trouble(困境):那些“身陷泥潭”的车企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2020年的车市,除了像丰田这样“活的好”的品牌,因为疫情而“身陷泥潭”的企业更是大有人在——由于这些车企本身或多或少存在经营以及产品结构方面的问题,在市场整体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众多弊端就更明显的暴露了出来。

或许大家还记得,在2020年中的时候,现代与起亚这两个品牌共同发布了一系列的“品牌转型”策略,提出了“中国至上”的运营思路,并在随后快速引进了全新索纳塔、全新伊兰特、帕里斯帝、全新K5凯酷等车型,且售价令人惊喜,起亚甚至一度表示不再推出10万元以下车型。

『起亚K5凯酷』

究其原因,当然还是因为现代/起亚在之前的多年中出现了产品结构混乱的问题,大量走低价路线/“拉皮”旧款的特供车型依旧存在于整体品牌车系当中。当然从销量来看,结果似乎并不坏,但现代/起亚真正想要摆脱的,还是过于冗杂的车型数量影响到了品牌的整体形象。在2020年,我们也看到了这两个品牌下定决心做出转型。从销量层面来看,2020年1-11月,北京现代总销量达39.47万辆,起亚则为22.98万辆,随着车市的复苏,两家品牌的销量从8月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如此看来,现代/起亚这两家企业似乎正处在“脱离泥潭”的过程中,尽管以起亚为例,它的销量数据相较于排名第一的大众,数量级仅为十分之一不到。那么,如果我们把起亚的销量数量级再十分之一,会得到哪个品牌?答案是:标致和雪铁龙。因此相比现代/起亚,这两位法国“老哥”才真的是身陷Trouble——2020年1-11月,标致和雪铁龙分别交出了2.53和1.82万辆的销量答卷。

这当然不是“日常乳髪(1/1)”。尽管“东风系”品牌在2020年确实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从2015年开始神龙汽车的销量下滑也同样不可忽视,70万辆水平跌落至2019年的13万辆,这就很明显的指出了标致/雪铁龙正在经历的困境。

对于标致和雪铁龙这两个法系品牌来说,它们所面对的困境或许集中在两点:产品与知名度,同时前者也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后者。就知名度而言,曾经辉煌一时的法国品牌在国内市场也有着相当的认可度,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目前品牌“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但这两个品牌依旧有着忠实的“法粉”——法国车所拥有的独特设计,“使用得当”的话反而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闪光点。

『迟迟没有新消息的DS?9』

此外,产品可能才是法国品牌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想要逆转品牌形象带来的问题,它们需要更投中国消费者所好的产品,和更完善的车型阵容。在2020年底的广州车展上,标致发布了新款4008以及新款5008车型,雪铁龙品牌未来也将引进尺寸更大的“E43”(或为全新C5),DS?9预计也会上市。就目前形式而言,标致雪铁龙想要恢复几年前的荣光可能会很难,但是如果想停止下滑,向上发展,可能只需要一个爆款车型,让我们明年一同期待。

◆?Truck:2020年云开见日的皮卡市场

与2020年“V形”发展的车市一样,皮卡领域同样在2020年经历了一次“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为天生自带“工具”属性的车型,皮卡的起源当然是基于工业/商业等使用背景,因此皮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象征”。

『2017-2020年皮卡月销量走势对比,图表来源网络』

在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带有货厢的皮卡被列为了货车一类,因此它们也脱离了后来迅速发展的乘用车。直到近些年,皮卡才因为逐渐高涨的市场需求被逐步解禁,2020年中,我们先后看到了上海、重庆、湖南、陕西、江西、江苏、吉林、山东、内蒙古、浙江、河北、福建等多个省市颁布了放宽和鼓励皮卡车辆使用的相关政策,部分省市甚至还有皮卡购车相关的补贴政策。而例外的是,北京市在2020年反而收紧了皮卡行驶和使用区域。

『长城炮』

可以看到,皮卡在2020年似乎是迎来了曙光,与此同时,政策的推出永远也是跟随市场供需关系而做出改变的。因此,我们在2020年也看到了尤其多的皮卡产品先后涌现出来,例如销售势头火热/版本众多的长城炮、郑州日产锐骐6、上汽MAXUS?T80、江淮悍途等等。同时值得欣慰的是,这些车除了保留传统的工具属性外,中国品牌的皮卡车型也逐渐开始展现出“好玩”的属性——从“商用”向“乘用”转型,或许是这一市场日渐成熟的标志。

『画风迥异的两款皮卡』

在国内市场,皮卡“玩”的属性,可能多数还是来自于福特F-150、丰田坦途等车型的带动,当然这也是归功于海外市场上皮卡产品种类的丰富,未来我们甚至能看到像特斯拉Cybertruck这般“极致”的车型。而从未来角度看,我国皮卡车型的市占率还远低于部分海外市场,这也代表皮卡市场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9月至10月期间,汽车之家也针对四川、云南、河北等多个省份和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可以看到,尽管皮卡在多数地方依旧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存在,但随着政策放宽带来的市场利好,皮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占到的分量也在逐渐变大。而随着未来更多皮卡产品的涌现,相信这一市场也将变得日益活跃起来。

全文终结:

所以,是什么让2020年变得无可“T”代?或许是话题点满满的Tesla,或许是依靠TNGA架构持续爆红的Toyota、或许是哪些身陷Trouble的车企,或许是从工具属性转向乘用属性的Truck(皮卡),或许是保时捷首款电动车Taycan,又或许是近些年新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Turbo(涡轮)。当然,在这个令人回味的2020年,还有很多其他事物共同构成了它的“特”别,都让我们对这过去的356天充满了感慨。

2020年的精彩还将继续。接下来,VICTORY系列文章将继续用“O”、?“R”、?“Y”这几个字母来继续呈现汽车产业背后的故事。下一期是以“O”开头的英文关键词展开,敬请期待。(文/汽车之家?马艾骏)

往期回顾:

首期文章,我们已经为您带来了“V”系列的回顾文章,从V型复苏、Valediction(告别致辞)等关键词入手,盘点了2020年汽车产业发生的不少事件。

在“I”系列文章中,我们从IPO、Intelligence(智能化)等角度一起回顾,看看2020年都发生了怎样的大事。

“C”系列文章从Carlos?Ghosn(卡洛斯·戈恩)、Carbon(减碳禁售提速)、Crossover(车企跨界及跨界者)、City(城市限牌限行)、Consumer(消费者)等角度一起回顾2020年的大事纪。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汽车市场已经呈现出大比例下滑态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7.4万辆和367.2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2020年开年的“黑天鹅”事件无疑是给本就呈现下滑态势的汽车市场雪上加霜。

从已经发布的2019年中国上市汽车企业财报中不难发现,净利润、营业收入几乎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如果2020年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或许2019年汽车市场带给企业的经营压力以及现金流压力并不大,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或许让中国汽车企业更注重现金流量对企业的影响。

现金流作为企业经营的“血液”,不但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必要条件,还更能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据海外数据统计,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而有效的现金流管理以及现金储备能够很好的规避破产风险。

从汽车企业来看,车企需要足够的现金流购买零部件、支付员工工资、投入研发费用等,同时车企依靠出售汽车收回现金实现企业盈利。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车企销量下滑,经营性现金流入出现大幅度下降,同时工厂停工停产、供应链价位上涨、物流运输上涨则使得车企经营性现金流出呈现出上涨趋势。

在经营性现金流入下降经营性现金流出上涨的状况下,车企就需要考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储备和银行短期信贷额度,以保证受影响期间的现金流动性。目前,多家汽车企业发布了2019年财报,通过分析这几家企业的合并现金流表等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车企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能不能平稳度过2020年。

海马汽车:变卖资产恢复现金流储备

据海马汽车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度海马汽车营业收入4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5亿元,通过处置闲置资产实现盈利的海马汽车真实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

从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度海马汽车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0.84亿元,与通过出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营业收入40.3亿元基本相同,这也就意味着海马汽车虽然出现销量大幅下降,但销售产品的现金流量基本正常。但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依旧为负数,这也就意味着海马汽车无法通过主营业务实现现金流以及实现净利润的增长。

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方面,海马汽车实现了快速储备,期末余额达到14.08亿元,但海马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组成部分可以看出,现金储备主要集中在处置子公司获得的现金流,其现金净额高达7.67亿元。

进入2020年后,海马汽车销量依旧呈现出下降态势,一季度累计销量仅为2591辆,同比下降49.12%,在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汽车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14.08亿元现金余额能够支撑多久不得而知,但值得肯定的是2020年海马汽车并不好过。

一汽轿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高于净利润?

据一汽轿车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营业收入276.6,4亿元,较上年增加8.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77.00万元,较上年减少74.05%。

在现金流方面,由于销量呈现上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也出现了一定成的的上涨,达到257.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20.998亿元,据数据显示,2019年一汽轿车共销售整车21.78万辆,较上年增加3.11%。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这也使得一汽轿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出现增长,达到16.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轿车库存处于高位。据财报显示,存货合计账面余额达到41.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00%,其中,2019年整车库存达到3.37万辆,同比增减254.17%。

江淮汽车:期末现金余额依靠投资活动产生

据江淮汽车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472.86亿元,同比下滑5.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其中,乘用车、商用车业务营业收入428.1亿元,同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仅为336.22亿元,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相比,有91.88亿元的差值,由于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反映企业销售产品过程中真正入账的金额,而通过不产生现金流量方式获得收入却可以计入营业收入中,这也就意味着江淮汽车销售商用车、乘用车并没有产生很好的现金流量。

此外,从江淮汽车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发现,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达到16.86亿元,成为江淮汽车最为主要的现金流入,但投资活动产生的净额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报告期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达到88.69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37亿元。报告期末江淮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上涨至62.23亿元,较2018年年末实现小幅度上涨。

广汽集团:现金余额达到305亿

2019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92.34亿元,同比下降17.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18亿元,同比下滑39.3%。

现金流方面,由于销量出现下滑,广汽集团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达到672.98亿元,但广汽集团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现的现金流入远高于整车业务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广汽集团近几年的应收账款呈现减少。

在现金储备方面,广汽集团也是目前公布2019年财报中最高的车企,2019年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05.65亿元,但与2018年期末相比现金储备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这主要是因为广汽集团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集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换句话说2019年广汽新能源一直在消耗储备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集团整车业务毛利率也出现大幅度下降,2019年乘用车业务毛利为3.02%,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29个百分点,针对毛利率下降,广汽集团指出,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为产销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以及成本规模效应减少等综合所致。据数据统计,2019年广汽集团乘用车销量累计为205.9万辆,同比下滑3.74%,其中,广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38.46万辆,同比下降28.14%。

江铃汽车:销量上涨?现金流明显改善

据2019年江铃汽车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91.74亿元,同比上升3.27%;实现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上升60.96%,成为为数不多业绩上涨的上市汽车企业。江铃汽车指出,营收以及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销量上升以及公司采取积极的降本增效措施。

销量上涨对企业经营的利好还体现在江铃汽车的现金流量中,报告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3.21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最为明显,达到27.37亿元。同时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至89.38亿元。针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江铃汽车表示,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上涨且库存水平下降。

销量方面,2019年江铃汽车共销售新车29万辆整车。其中包括9.7万辆JMC系列卡车、5.9万辆JMC系列皮卡、5.2万辆SUV、4.6万辆福特全顺系列商用车、3.6万辆JMC品牌轻型客车,总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75%。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加速追击比亚迪汉,小鹏获融资40亿元,广州建厂在即!

[汽车之家?行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沉寂多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正迎来一次产业小高潮。近两月来,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规划。其中,广汽将在2020年内开展示范运营。多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缓速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小高潮”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次“挣”回了一些面子。

此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先发优势似乎都在国外企业。2014年12月,丰田汽车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丰田Mirai。彼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开发负责人田中义和称,丰田之所以在2014年底将Mirai推向市场,与日欧美等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达成共识有关。同时,相比2008年,氢燃料汽车开发成本降低了95%。

2015年前后,日韩系和欧美系车企不断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严格来算,早在2013年12月,现代就推出量产现代ix35?FCV车型;2016年本田推出CLARITY车型;2017年戴姆勒也推出全新氢燃料申池GLC-CELL概念车。

『丰田Mirai』

反观中国车企,则没有像丰田、现代和本田那样开展实质性进展。2014年上海车展,上汽亮相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续航里程400km。2016年,奇瑞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了一款艾瑞泽3燃料电池增程电动车,增程模式下可实现续航350km。不过,这仅是上汽和奇瑞的技术性展示。

2020年到来,中国车企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的不同以往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产业“小高潮”。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划,并提出量产车型上市计划。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柠檬”平台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100km。根据规划,长城汽车首款氢燃料整车平台将在今年年内推出,并于2022年展示小批量氢能源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

『广汽新能源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

广汽也紧随其后。7月28日,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而这款车型也不单纯是展示车,广汽计划在今年年内投入示范运营。

造车新势力中也有燃料电池技术的簇拥者。8月10日,爱驰汽车在山西高平举办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奠基仪式,旗下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工厂投资额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万台/套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初步统计,包括海马、云度、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可以说,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布局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车企数量最多。这会是中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崛起的开始吗?

■?为什么要搞燃料电池乘用车?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搞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来看看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几组数据:一、目前我国70%和4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都依赖进口;二、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29%;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14.86%,“三弃”(弃风、弃光、弃水)规模约为515亿度电;四、我国燃煤发电效率水平在38%-45%之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506吨标准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曾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如何完成这个承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去碳的有效途径。当氢与氧发生反应之时,最终生成的便是水,无碳、无色、无味。

从大战略上来看,“去碳从氢”是未来必然趋势。当然,落实到具体产业,具备规模化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带动,中国要兑现2030年承诺,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再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Cell?Vehicle,FCV),简而言之就是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驱动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FCV具有对环境零污染,加氢只需几分钟,续航里程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仅从产品本身来看,FCV优势十分突出。

其实,中国车企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08年开始,中国车企就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不断投入。上汽、奇瑞、一汽、北汽、长城、爱驰等车企都展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先后出现20多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如此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发展商用车难度相对较小。乘用车对相关零部件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推进难度也更大。

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家政策导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集中公共交通、物流板块,这样国家管控难度较小,从补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公交车这样的区域性、公共属性强的产品,更成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乘用车更适合走纯电技术路线,大可不必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从商、乘车型占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仅为2944万辆,即使再加上公交车辆,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也不高。

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仅拓展到商用车领域,那么整体市场容量将十分有限,这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度远远不够。其次,未来加氢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也会偏低。再则,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否经得起考验,也必须深入私人消费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成绩也有目共睹。2015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涨,2018-2019年期间更是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509.8%;2019年销量突破4000辆。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则在2017、2018年下滑后,2019年实现回升,2020年也将预计处于稳定回升趋势之中。

我们再以现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数据为例,2018年,现代共计售出966辆Nexo;2019年达到了4987辆;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3292辆。现代汽车方面预计,该款车8月销量或将超过1万辆。

『现代Nexo将会是全球第二款销量过万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么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市场,虽然暂时还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获得了一次经受市场检验的宝贵机会。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瓶颈在哪里?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非易事。

戴姆勒不久前就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戴姆勒放弃燃料电池项目,核心原因就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横亘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第一道难题就在于成本。乘用车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是决定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有机构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进行了初步统计,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动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倍。如果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未来也将很难有市场。

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第二道障碍。如果未来由于加氢站布局不足,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呢?截至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有59座,建设中的加氢站53座,规划建设中的加氢站20座,推动非常缓慢。

技术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马天才说,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越靠底层的关键材料越薄弱。

比如,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消耗量是国外3-5倍,且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小批量生产;此外,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都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不过,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迎来了春天。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把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阶段,包括丰田、本田、奔驰等乘用车企业牵头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很多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阶段。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把目标和未来逐渐看向了长续航、高重载的商用车方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20年起,是燃料电池汽车新征程的开始。氢能应用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化的场景已逐渐实现落地,且在持续开拓过程中。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林琦从四个维度解释,第一个维度是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端企业进入氢能行业,着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维度是从产品端看,多家主流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也开始着手产品规划;第三个维度是从应用场景端看,越来越多氢能商业化公司也纷纷入局;第四个维度来自于政府政策和扶持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形势正在向好。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就提及,广州市燃料电池乘用车将主要在出租车、租赁等公共出行领域进行投放,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百辆左右投放数量。

从近期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性运营,或者采用租赁形式进行推广,将是一个合理选择。长期来看,随着示范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普通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准备买车的一定要看,这些两会汽车提案与你息息相关

融资40亿元,这是小鹏汽车在九月份的第二个好消息。

9月28日,小鹏汽车官方消息,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全资企业广州凯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广州开发区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开展新的建厂项目,计划建成含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工艺车间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项目落地小鹏汽车获得了由凯得提供的40亿元融资,这笔融资除了让双方共同推动广州智造基地项目的建设,还会用来加速小鹏汽车业务的拓展。

在刚揭幕的2020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了超充免费加电计划和电池租赁服务,还有一款飞行汽车的亮相。加上此次40亿元的融资,双喜临门的小鹏汽车,九月份可谓过得相当圆满了。

上市后首笔融资,小鹏形成“双地”布局

今年8月28日,小鹏汽车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首日便较发行价上涨41.47%,报收21.22美元。而在上市前的IPO,小鹏汽车融资额达15亿美元,最高发行估值达到惊人的112亿美元,一举超越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估值记录。

高估值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小鹏汽车的青睐,尤其是小鹏汽车这种以互联网企业作为根基的汽车公司,与特斯拉的模式不谋而合,即便蔚来汽车与理想汽车都是以智能化汽车起家,但前者创始人何小鹏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后者李斌和李想都是传统汽车媒体出身。论资排辈,何小鹏在汽车行业可能只是一位新人,但由他打造出来的小鹏汽车,其内在价值可能是造车新势力中最接近特斯拉的一家。

在上市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小鹏汽车再次获得一笔融资,旨在建设以广州为基地的制造工厂,以满足旗下车型小鹏G3和小鹏P7的产能需求。今年4月份,小鹏汽车通过收购福迪汽车获取生产资质,从海马代工正式转型自主生产,在广东肇庆自建智能工程,并获取了造车资质。

刚在今年7月实现规模化交付的小鹏P7,也是由肇庆工厂下线的首款车型,目前车型在8月上险量为2033辆,环比增长17.9%,车型跻身高端电动车上险量排行榜第三名。排在前面的是蔚来ES6和特斯拉Model?3,这个数据也是小鹏P7自上市以来单月最好成绩,未来交付量将会稳步上升。

不过,抛开纯电车细分市场来看,小鹏P7在同价位还有最大的对手——比亚迪汉。据官方消息,目前汉家族(EV\DM)车型在八月份交付量达到4000辆,订单数量还不断在上升,车型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很多用户都还处于等车状态。

交付量上小鹏P7与比亚迪汉的差距并不大,在差距尚未拉开之时,小鹏汽车通过建厂提升产能,加速产品研发相当有必要。小鹏汽车也表示,此次广州基地奠基,也标志着小鹏汽车形成“广州+肇庆”的双地布局,进而加速产品研发推进和生产投放。

深化改造电动车销售和体验模式

在九月底开幕的2020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一款超低空飞行汽车旅航者T1。这款飞行汽车支持5-25米超低空飞行,支持单车位的垂直起降,目前产品已经飞行数千尺。

尽管飞行汽车在国内有相当渺茫的发展空间,但小鹏汽车肯花重本研发新品,也证明这场立体交通竞赛,小鹏汽车将不会缺席。目前国内车企中,吉利汽车也宣布入局,旗下子公司一款TF-2A纯电动飞行汽车即将面世。

除了发布飞行汽车,本次车展上小鹏汽车还发布了超充免费加电计划以及电池租赁计划,这也是继蔚来BaaS服务后,又一家新势力品牌推出电池租赁服务。根据小鹏汽车给出的方案,用户选择电池租赁的方式购车,分期购车首付最低只需整车价格的30%,如购买小鹏P7,落地价格能比指导价降低75000元,每月电池租赁费用为980元。

由此来看,蔚来带头发起的租电、换电等模式,将会不断延伸到各个新势力和传统品牌上,目前电池租赁服务已有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入局,换电模式也有吉利汽车、北汽汽车等加入,相信在接下来的1-2年来,这两种模式将会得到更好的普及。

此外,小鹏汽车还发布了品牌超级充电桩免费加电计划,作为造车新势力中少有拥有独立超级充电桩的品牌,小鹏汽车在补能方面也打出了优惠政策:超充加电计划将为所有小鹏汽车首任非营运车主提供3000度电/车/年的终身免费充电服务。目前全国已有24座城市开通服务,到了2021年底,覆盖城市预计能达到200座。

电池租赁和免费充电两大技术不仅能降低用户用车成本,还能吸引更多汽车消费者转化成纯电动车的潜在客户,进而打动更多消费者选择小鹏汽车。

引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话,2023年前后智能汽车将进入第一个增长快车道。5G技术的全面普及,汽车智能化快速成长,新能源智能汽车的高速增长期真的不远了,小鹏汽车作为新势力三强之一,拓展市场的野心不能小,我们也期待它能成为“中国版的特斯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苦逼”到市值1200亿 小鹏汽车经历了什么?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全国两会延期到5月21日正式开幕。在今年一万余字的政府报告中,汽车再次成为焦点。报告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不同于2019年两会政府报告中的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内容。今年政府更加关注的是汽车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汽车行业如何良好健康发展做出了关键指引。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行业2019年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8%,实现利税超过4800亿人民币。但随着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爆发,已连续下行的车市再次遭遇了重创,而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加速汽车行业的复工复产、提振汽车销量,对于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障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困境之下,希望之上,汽车行业如何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促消费就显得迫在眉睫!今年两会上,汽车代表们对此呼声最高。

偶遇“黑天鹅” 残喘的车企亟需“促消费”

2019年,对车企而言,尤为艰难。

新能源补贴滑坡、部分车型不再享受购置税,直接造成汽车销量的大幅下滑。

据乘联会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累计销售2576.9万辆,同比下滑8.2%。乘用车领域,轿车全年售出1030.8万辆,同比下降10.7%;SUV全年累计销量935.3万辆,同比下跌6.3%;MPV销量同比下降20.2%,为138.4万辆。

而连续多年持续上涨的新能源汽车也遭遇了点刹,出现了10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2019年全年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0%。

(厂家推出更多新产品以提振销量)

没想到,2020年,对车企来说更是不易。

一场瘟疫,让“跌跌不休”的车市雪上加霜。

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为347.4万辆和367.2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

不同于2019年政府主要任务是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今年两会召开前期,为了刺激汽车市场的消费,国家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出台了多项鼓励消费的政策,如适当增加号牌限额等,鼓励消费者购车等。

即便如此,汽车行业也暂未迎来光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4月,汽车销售198.05万辆,环比下降21.41%,同比下降14.61%。其中,乘用车销售157.49万辆,环比下降22.01%,同比下降17.73%。商用车销售40.56万辆,环比下降18.99%,同比增长0.13%。

“促消费”?汽车代表们呼声响亮

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代表更是身负使命,在两会上积极为“促消费”建言献策。

广汽集团董事 曾庆洪: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拓展消费渠道,刺激消费

(广汽集团董事长 曾庆洪)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称,加快推出刺激消费措施,适当增加汽车限购地区的号牌配额、取消限购限行、放宽购车条件和牌照限制、推迟国六实施时间、减免路桥费、优化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等,带动消费市场;加快放开皮卡进城的速度;加大汽车下乡支持力度,对农村老百姓购车实行特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汽车消费总体税负,有条件减免购置税、降低消费税税率、贷款利息与个人所得税抵扣、二手车交易增值税调整,大力发展汽车金融等政策降低购车成本,刺激汽车消费;降低新能源、二手汽车首付比例、按揭利率,鼓励汽车金融向后市场延伸;大力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加强汽车零部件市场监管;着手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长城汽车总裁 王凤英:推动汽车下乡,落实汽车补贴

(左:长城汽车总裁 王凤英,右: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共同提案,建议将车辆购置税地方财政收入适当比例用于持续推动“汽车下乡”政策,落实相关汽车消费补贴措施。

合众新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 方运舟:开放限购

(合众新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

合众新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建议放开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

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 景柱

(海马集团董事长 景柱)

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 景柱有三个建议是有利于促进插电混动汽车消费的:1、在双积分政策、路权、准购权、政府用车采购等方面,给予插混汽车与纯电汽车相同的待遇;2、保持免征购置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提供政策导向支持与执行保障,鼓励插混汽车用于共享出行和网约车;4、对发动机排量小于1.5L的插混汽车免征消费税。

江淮汽车中型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周福庚:减少通行费、降低充电费

(江淮汽车中型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周福庚)

江淮汽车中型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周福庚的建议则主要关注到车主的实际用车生活:1、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通行费全面或减半收取、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等;2、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验制度。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张兴海:减免购置税、贷款利息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张兴海)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张兴海有两条建议和消费者购置新车息息相关:1、国家层面对于小于或等于1.5L排量的汽车减免购置税、减免贷款购车利息;2、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至2025年。

综上,可知,在一众汽车代表们“促销费”的建议中,有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颇高。一是新能源补贴政策延长,面对疫情和车市下行的压力,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趋势”,其持续快速发展确实需要政策的支持,而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延长,无疑为众车企大大解压;二是“汽车下乡”,可看出汽车厂商对于拓展农村市场、中低端汽车市场的关注度仍然较高,农村市场作为车市发展的蓝海,必将迎来更多车企的逐角。

最重要的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于代表们提出的促销费建议多数是喜闻乐见的,政策补贴、消费环境优化、用车环境提升,这些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如果这些提案被采纳,车价势必会适当下降,那么最终消费者也将受益。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合车社立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造车新势力出现三级分化 第一梯队5家企业占据90%以上销量

北京时间2020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股票代码:XPEV)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5美元/ADS,总计发行9973万股存托股票(ADS),盘前市值105.75亿美元。

开盘不到十分钟,小鹏汽车股价涨幅就已经达到了66%。次日,小鹏汽车盘前继续上涨逾12%。截至本周五收盘,小鹏汽车股价定格在22.79美元,总市值1.4亿美元,约1200亿人民币。

自此,蔚来、理想、小鹏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巨头终于在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会师,小鹏汽车也成为登陆美股的造车新势力中开盘表现最好的企业。

美团CEO王兴曾预言“未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将仅存三家:蔚来、理想、小鹏”。无论预言最终能否实现,至少从现阶段的股价和总市值来看,蔚来、理想、小鹏交上的是一份能够令资本市场满意的答卷。

但别光看小鹏汽车的上市仪式风光无限,其实这6年的造车之路并不平坦。从2015年到上市前,小鹏汽车共经历了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88亿元。招股书显示,在IPO前,小鹏汽车管理层持股达40.9%,其中董事长何小鹏持股31.6%,为最大股东,阿里巴巴持股14.4%,为小鹏汽车最大的外部股东,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瓴、红杉等明星投资机构均。

虽然资金充足,背景雄厚,但小鹏汽车和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仍处于烧钱亏损的状态。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以及7.96亿元。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小鹏汽车总共亏损约58.86亿元。

亏损的主因来自高额的研发费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高达10.51亿元、20.7亿元和6.31亿元。其中,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中,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占到了总收入的89.2%和62.9%。

除了研发之外,小鹏汽车在业务发展方面也下了血本。此前,有不少车企声称不建厂房,场地、试制车间以及设备甚至可以直接租赁,走轻资产路线,但小鹏汽车却直接开启了重资产模式。

目前,小鹏汽车有两大生产基地,一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合作商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海马工场),一是小鹏汽车自建的肇庆工厂,前者每年可生产15万辆汽车,后者每年可生产10万辆汽车。

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透露,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资本支出分别为10.094亿元、20.984亿元,5.230亿元,这其中,最主要的资本支出就是建设肇庆工厂。

随着小鹏G3的稳定销量以及小鹏P7的交付,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总体亏损已经大幅收窄。虽然市场还难以判断何时才能真正实现盈利,但这已经不影响头部造车新势力上市后资本市场的追捧了。

●?真正的“互联网造车”

成功的人总有相似的地方,造车新势力也是一样。蔚来、理想、小鹏三家车企都有个性鲜明的特点,但相比蔚来和理想,小鹏汽车才是某种意义上中国真正的互联网造车代表案例。

与蔚来和理想不同,作为UC浏览器创始人的何小鹏此前并没有接触太多过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因此小鹏汽车的特点也与传统汽车不同。

说起蔚来,我们最先能够想到是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和无微不至的客户服务。从参加Formula?E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到打造出的电动超跑EP9创下纽北赛道圈速记录,蔚来的品牌形象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现在考虑购买纯电动豪华SUV的消费者,应该没有几个会想起奔驰EQC、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

说起理想,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产品,除了理想ONE本身优秀的驾驶性以及行驶品质之外,目前乘用车行业罕见的增程技术也是其一大亮点。有外部充电条件,它跟普通纯电动车完全相同,续航可以达到180km;没有外部充电条件也无所谓,只要能加上油,它就绝不会因为“亏电”把你撂路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且发动机完全不直接参与驱动,因此不存在油电切换的任何细微顿挫和换挡动作。这样的技术优势也让它的销量迅速跻身新能源产品阵营前列。

而说到小鹏,它的品牌标签则一定是“智能”。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也表示其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是智能,即所有软件和核心硬件都进行自主研发。何小鹏曾公开表示:“为了软件自研,我们从大屏、电子电气架构、嵌入式、从总线到板卡,我们全涉及,硬件也会参与设计,因为要整车OTA。”

不同于其他主机厂,小鹏汽车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全栈式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操作系统。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强调:“自动驾驶是使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与竞争产品区分开来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研发人员中有17%专注于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小鹏汽车也是第一家自主研发出自动驾驶软件,并将其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造车新势力公司。

坚持塑造智能化核心竞争力,也与小鹏汽车的团队基因有关。小鹏汽车创始团队中的夏珩与何涛,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创办小鹏汽车前,两人分别为广汽新能源控制系统开发负责人和广汽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负责人。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在中国和美国共有3676名员工。约43%(约1600人)的员工为研发岗,其中的66%、17%和17%的员工分别专注于汽车设计与工程、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

投入了如此夸张的研发人员和资金后,小鹏汽车的专利数量已经在全行业处于领先位置。根据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榜单显示,小鹏汽车凭借2019全年742件汽车专利公开量,跻身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TOP?20,有两项分类专利数据名列国内汽车企业之首。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76.28%,占据国内汽车企业第一。

在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公开量中,小鹏排名第五。而在排名前五的企业当中,除百度和博世为非整车制造企业,其余三家更是拥有超过半个世纪以上历史的汽车企业,小鹏能有如此亮眼表现,对于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来说十分不易。。

●?软件定义汽车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当下造车的大趋势,但平台才是承载的基础。而小鹏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时研发两大平台,并基于此开发出?SUV、轿车两种车型的公司。

在自动驾驶方面,小鹏汽车自研的Xpilot?3.0系统已经搭载在小鹏P7上,可以实现全自动高速导航领航、全自动代客泊车、城市拥挤路段辅助驾驶功能。其所采用的NVIDIA?DRIVETM?AGX?Xavier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拥有Xavier片上系统(SoC),可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功耗30w,能效是上一代架构的15倍,硬件上已经可以满足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

小鹏汽车一直在坚持以自研实现端到端的闭环能力,并计划在2021年将Xpilot系统更新至3.5版本,2023年实现Xpilot?4.0。因此在P7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上,小鹏实现了通过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通过数据闭环,完成功能的快速迭代。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在国内已经完成了2510万km的路测信息收集,车道保持功能累计使用1110万km行驶。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小鹏届时将拥有最熟悉国内本土化道路的自动驾驶技术。

“电动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快速的技术变革,公司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引领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小鹏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还将继续投入资金改进技术。

●?写在最后

“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6月6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个人微博上PO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何小鹏、李斌和李想三人面带微笑,李斌坐在中间并双手搭肩另两位。

三位创始人,背负着三个耗资数百亿的造车梦,在经历过一系列裁员、降薪、倒闭等传闻后,终于苦尽甘来。

“过去6年,我们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智能汽车是未来。今天,小鹏汽车进入新的台阶,迈过这个台阶,我们会有更多的粮草、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支持,来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到来。我们一定会引领这个时代全新的开始。”何小鹏在8月27日晚敲钟上市时激动地说。

上市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祝贺小鹏汽车,希望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窥见2020:车市将回暖or继续下探?

7月5日,汽车预言家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的信息,2020年1-6月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共完成销售约4万台。其中前5家企业销售车辆占比高达90%。

总体来看,尽管今年车市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以及新能源市场的低迷,但新势力车企的表现整体呈增长表现,或许这也是因为头部车企的销量不断提升所致。

具体销量来看,以威马、蔚来、小鹏和合众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挥。而作为最后进行交付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也成功挤入第一梯队。而以爱驰、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以较平缓的表现处在第二梯队;而像奇点、敏安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则依旧艰难。

进入所谓2020造车新势力淘汰赛后,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两极分化的重要阶段。对于目前造车新势力而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汽车预言家尝试通过资料梳理,深度分析目前造车新势力的产业格局。

1

第一梯队:5家头部企业垄断90%以上销量

根据销量来看,第一梯队云集的多数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当中的绝对强势企业,包括蔚来、理想、威马、小鹏。但也出其不意的将合众这一不经常出现在造车新势力各种榜单前部的企业囊括在其中。

数据来源:网络及相关企业披露

*蔚来汽车:销量大幅回升?毛利改善明显

根据2020年6月份蔚来汽车提供的最新交付数据。2020年6月,蔚来共实现汽车交付3740台,继5月破纪录后再创月度新高。历史资料显示,自3月以来,蔚来已连续四个月实现环比上涨,6月交付数同比增长179%。2020年1-6月,蔚来汽车累计完成销售14169台,是目前造车新势力阵营绝对的头部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增长之外,2020年,蔚来在24座城市新增了44家蔚来空间。截至6月4日,蔚来在全国开设116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92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76座城市。

汽车是个成本高,回收慢的行当。随着多笔可转债融资的落地,以及蔚来中国项目的有序推进,蔚来今年已累计融资超100亿人民币。而在外界最为关注的毛利方面,一季度财报中,蔚来整车毛利超过5%,年底整车毛利达到两位数的预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销量的不断提升,由销量带来的服务压力也在指数级上升。此前蔚来曾表示蔚来NIO?HOUSE单店建设成本为100万元,这或许将极大的考验蔚来的运营能力。

*理想智造:销售爬升明显?融资继续加快

作为“后起之秀”的理想汽车,虽然与其他纯电动新能源车型不同,旗下的理想ONE采用用增程式,但其作为新势力的一员,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已跃居新势力的第二位,在国内插混车型中也常常位居前位。在6月中旬,理想官方宣布旗下的理想ONE累计交付量达到10000台。对比国内外已经完成首批交付量的车企,理想的速度是最快的。根据理想官方和乘联会的销量数据,理想ONE从去年12月4日到今年5月31日的交付量为8695台。只是对于理想频出的质量问题车主对于其能否接受,以及后期品质的提高。

此前不久,美团领投5亿美元参与理想汽车D轮融资的消息已经获得确认。汽车预言家根据天眼查信息,此次融资由美团与李想共同完成,共计5.5亿美元,其中美团领投5亿美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跟投3000万美元,投后估值为40.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此轮融资是继蔚来合肥融资之后的为数不多造车新势力获得的融资之一。

此外,理想汽车计划今年新开设60家门店,相比之前计划的新增20家门店,多出了三倍。理想方面介绍,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将覆盖30个城市。理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也将在第三季度内覆盖到大陆所有省份,年底前将增加至100个城市。

理想是造车新势力当中区别于纯电动的造车企业之一,之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生产端的牵制。此前理想汽车就曾被爆多项延迟交付。此外,理想汽车还曾计划年内于美国启动IPO计划,这是目前考验理想汽车的重要压力。

*小鹏:P7市场还未发力?市场表现较为平稳

2020年1-5月,小鹏汽车共完成销售4558台,上半年销售不足6000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款视为Model?3对手的P7在今年五月单月批发销量也不过192辆,显然有些不及预期,不过,在小鹏汽车表示,P7销量主要受产能限制,而目前获得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15000辆,超过了小鹏G3去年全年的销量。

2020年5月19日,随着工信部的一纸公告,原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小鹏汽车也借此成功拿到汽车生产资质,从此告别了“借鸡生蛋”模式(此前,由于没有生产资质,小鹏由海马代工),而这一变动,无疑也将成为其上市的“加分项”。

融资方面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小鹏汽车迄今已累计完成8轮融资,共获得了约168亿元的资金支持。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11月,完成C轮融资,总融资金额为4亿美元。

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小鹏P7对标竞手正是特斯拉Model?3。何小鹏还曾在发布会现场公开表示:“如果说特斯拉是行业颠覆者的话,小鹏P7就是颠覆者的颠覆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鹏目前正处于产品爬坡的关键阶段。小鹏汽车虽然在国内表现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眼前的光鲜是否能经历住资本市场的考验,以及在整个电动车市场脱颖而出,最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威马汽车:销量提升有限?融资仍然艰难

根据目前汽车预言家从威马汽车方面获取的资料,威马汽车6月实现销售2028辆,环比增长34.9%,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2020年1-6月,威马汽车共完成销售50台。

最新的资料显示,截止7月6日,威马EX5在中国销量已经突破3万辆,2020年1-6月,威马用户群体中95后人群的占比同比增长了43.4%,亲子家庭用户占比达到69%。

融资方面,自威马汽车2019年3月宣布完成了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以来,D轮融资计划迟迟没有落地。威马集团董事长沈晖对外表示,威马方面在推进但是并没有拼命推进。

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威马在融资之路上并没有体现出强大的进攻态势。2020作为新势力真正意义上的洗牌元年,任何一家车企稍有不慎都会陷入危机之中。威马能否坚守现有市场份额,还需要持续观察。

*合众新能源:闷声发大财?销量直逼四强

2020年1-5月,共完成销售3758台,仅次于蔚来、理想、威马、小鹏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五梯队。

长期以来,合众并不是造车新势力当中最为激进的品牌,相比起威马和蔚来等品牌,合众的造车攻势并没有很猛。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在入门级市场用哪吒快速打开了市场。

迄今为止,合众汽车在10万以内的入门市场,已经实现了哪吒N01的稳定交付;而15-2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已经接近正式上市。从低端市场切入尽快实现交付,在市场上打造初步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自立造血,为下一步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拓展打下基础。

客观分析,经历了新造车实力最喧闹的几年,其中有些玩票的已经被淘汰,有些华而不实的已经危机四伏,但这场大筛选还没有结束,谁能脱颖而出、谁能走到最后,现在依然难有定数。最有潜力的车企,或许并不是最张扬的那几家。

2

中间梯队:量产背后的竞速赛

相比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并没有第一梯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第一梯队的企业已经在过去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阶段跨越。从企业自身来看,第二梯队中的大部分企业,刚刚完成了产品上市后的批量化生产,正处在向上的关键阶段之上。

数据来源:网络及相关企业披露

*国机智骏:看似不错的销量背后暗藏危机

2020年1-5月,国机智骏共完成了584台汽车的销售任务。根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的信息,在上述584台销售中,大约80%以上被赣州周边企事业单位作为福利用车安排至相关个人手中。

国机智骏是国机集团投资占股40%,7家股东发起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江西赣州。相关资料显示,国机集团是中央直管的世界500强企业,拥有丰富的装备制造业经验及资源基础、拥有完善的汽车销售及服务渠道。

截至目前,国机智骏旗下拥有三款纯电动车:GX5、GC1、GC2。三款产品于2019年10月推向市场,都是面向于大众化市场产品。但根据此前披露的上险量数据,这三款车型仅在江西等周边地区有上险纪录。

2020年1月,国机智骏被爆粗暴裁员,由此引发外界对国机智骏资金运营方面的关注。据相关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机智骏内部资金紧张,先前既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已经有部分停止。

*零跑汽车:销量和产品质量危机引发人事架构变动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汽车2015年成立至今,已拥有S、T、C三个智能纯电整车平台。2019年1月,10万元级智能纯电动轿跑零跑S01上市;2020年5月,长续航智能纯电小车零跑T03上市;2021年,智能纯电动跨界SUV零跑C11也将向市场投放。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目前投入市场的车型质量遭到多番投诉,其中二百余位车主还在不久前组织了集体维权

6月23日,零跑方面根据董事会决议,聘任众诚保险原董事长吴保军为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全面负责企业运营工作。资料显示,吴保军于1993年加入广州标致汽车;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任广汽丰田销售本部规划营销部部长。

在吴保军加入零跑汽车的两个月前,时任零跑汽车副总裁赵刚在社交媒体宣布,因个人原因已离开零跑汽车。2017年初赵刚加入零跑汽车,出任战略、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副总裁,工作内容主要以运营为主。至于赵刚离职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与零跑汽车旗下首款产品零跑S01销量不佳有直接关系。

*雷丁:老年代步车的新江湖

数据显示,2020年1-5月,雷丁汽车共完成销售161台,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实现整车交付的企业之一。

2020年1月份,野马汽车进行战略重组,低速电动车企雷丁汽车控股了野马汽车,之后野马的管理团队由原雷丁汽车高管团队接管,王清礼同时也是雷丁汽车副总经理。

重组后的野马汽车将消费群体瞄准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90后青年。根据其在今年3月27日发布的“2025战略”,新野马将聚焦A0级以上乘用车,打造城镇90后的第一部车,并立下了“2020年销量超过15万台,2025年销量超过70万台”的近远期目标。

如果按照这一目标来算的话,雷丁汽车距离15万台乘用车销量还有15万台的差距。

*爱驰汽车: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2020年1-5月,爱驰汽车完成销售150台。目前爱驰汽车仅有一台在售车型爱驰U5,该车定位于一款纯电动中型SUV,官方公布的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3km,并已公布补贴后预售价区间为19.79-30.2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销量统计仅为国内销量,爱驰汽车此前已经完成了对海外的车辆出口业务。相关资料显示,6月6日,爱驰汽车首批出口欧盟的欧版爱驰U5,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正式发往法国科西嘉岛。

据了解,爱驰汽车是少数在欧洲搭建起完善营销体系的中国品牌。据此前爱驰方面介绍,爱驰在欧洲采用了前瞻性的线上直销和轻运营的融资租赁组合模式进行销售,并与当地知名售后服务商建立合作,给欧洲用户提供完善的销售售后服务体验,以解决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

*江淮大众:期待大众控股75%后市场表现

从2020年销量数据上来看,江淮大众表现并不算出色,1-5月仅仅售出了130辆。市场在售车型仅有思皓E20X一款。

值得注意的是,6月11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江汽控股签署了一份《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协议》,大众中国投资以对价23.83亿元认购江汽控股50%股权。另外,随着我国在商用车领域对外商投资者的政策放宽,大众集团也借机将所持有的江淮大众股份增持至75%。

按照此次投资协议规划,大众集团将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并要实现在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的目标。如果这一目标顺利达成,将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当中绝对的强势企业。

*云度汽车:困难背后的求变

2020年1-5月,云度汽车共完成销售95台。相关资料显示,云度是国内最早拿到资质、最早推出产品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先后推出了π1、π3和π7三款产品、七个车型。

但起步较早的云度并未收割到产业的红利。2019年中旬开始,云度不断被传出降薪、裁员等消息。与此同时,一批新造车企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云度陷入边缘化危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经营角度来看,2019年云度汽车仅1.04亿元,亏损1.77亿元。这也是继2018年净利润亏损1.38亿元、2017年净利润亏损0.95亿元后,新能源连续第三年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额逐年增加。

云度的市场经营不善导致了股东的关注。2020年5月18日,云度汽车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林密正式出任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EO,全面主持公司的整体战略制定及日常经营工作。2019年前,林密曾云度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职务,创造了云度速度。此次林密的回归也被外界解读为云度重回主流的表现。

*新特汽车:生产基地落地仍具困难?

根据统计资料,新特汽车1-5月销量为75辆,其中大部分落地于新特汽车在贵阳的共享示范公司。

新特汽车成立时间不详,但其拥有一汽集团投资的背景。截至目前,新特汽车A0级小车DEV1仍然由一汽集团代工生产。

2019年,造车新势力新特汽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的工厂项目已经暂停建设,而位于当地的试制车间也处于停工状态。新特汽车对外表示,由于2019年长江汽车在发展上遇到困难,加上国家对于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管理出现变化,所以贵安新区的新能源项目也处于暂缓状态,没有办法再给新特汽车进行生产。

融资方面,新特汽车预计2019年内的B+轮融资也依旧处于运作阶段。

3

第三梯队:尚未实现量产制造的造车新势力

以目前国际上通行定义的40台为量产标准来看,仍不少造车新势力没有达到量产制造的标准。作为第三梯队的新势力车企,在今年累计交付量仅个位数,这主要是自进入2020年,随着市场持续走跌加之疫情的环境,依然部分车企备受压力。

数据来源:网络及相关企业披露

*长江汽车:即将走向破产边缘

长江汽车2020年1-5月仅完成了15台汽车的销售。长江EV由杭州长江客车公司演化,后被五龙集团兼并。当时的五龙集团在兼并杭州长江客车后又陆续兼并了云南美客车公司,从而顺利拿下国内第二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第一张是北汽新能源),长江EV也成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工信部发改委“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速度之快,也让业内大吃一惊。

从2017年开始有关长江EV停工离职的负面报道陆陆续续,曾首期投资120亿元的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处于长期暂停状态、贵州长江工厂又被爆出20多名员工堵在公司门口讨薪、杭州长江汽车有接近300名员工到目前都尚未结算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江汽车目前所有的负面舆论当中,有关于长江汽车内斗的报道层出不穷。长江汽车因为上市公司的内斗已经错过了一次市场的机遇,现在留给长江汽车的时间不多了,如果继续这样无休止的内耗下去,这家曾被寄予厚望,依旧保有国际高端市场的汽车品牌就将走向消亡,所有员工的坚持都化为泡影,全体股东的血汗钱也将付之东流。

*奇点汽车:手握大笔到账融资?首款车型量产遥遥无期

根据资料,2020年1-5月,奇点汽车仅完成3辆新车的落地任务。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个位数交付的企业之一。

造成奇点汽车交付量过低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量产车型的上市迟滞。资料显示,2017年4月,奇点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奇点?iS6预览版,采用对开门设计,续驶里程达400公里,售价为20万~30万元,计划于当年底实现小批量生产。但至今为止,奇点汽车也并未给出该车具体的上市时间。

而在融资方面,奇点汽车从创立至今,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70亿元,投资方包括了奇虎360、联想之星、韬蕴资本等。奇点汽车甚至计划在科创板上市谋求更大规模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奇点汽车已经为不到两位数的销量打造了铜陵、苏州、株洲三座生产基地。成为目前造车新势力当中拥有最大规模产能的企业之一。

*天际汽车:即将量产进入市场

天际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具备互联网属性,集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企业。2019年4月天际汽车完成20亿元的A轮融资,同年11月又再宣布完成股权融资,但未披露具体金额。

2019年12月,天际汽车对外表示新车将于2020年一季度正式交付。但受疫情影响,预计的交付日期收到影响。从产品角度分析,天际ME7产品竞争力尚可,需要快速进入市场以谋求品牌和企业的正向发展。

*敏安汽车:经营不善?继续裁员

在抖索引擎上,关于敏安汽车最新的新闻更新于2019年11月。截止目前,并未有其他的新闻关于敏安汽车。

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由敏实集团董事长秦荣华在大陆的投资公司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淮安开发控股是淮安市政府委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公司。2018年获得相关资质,是目前少数手握“双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但资质并不是敏安汽车能够良性发展的护身符。2019年11月,敏安汽车下发放假通知:“受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环境和国家、地方补贴政策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公司目前遇到阶段性经营困难,正稳步实施调整变革,积极寻求突破。”

截至目前,敏安汽车裁员数已超过400人。上述放假通知也被媒体解读为又一次变相裁员的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完全取代燃油车,离实现还有多远

同比下降8.2%,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最终定格在2576.9万辆。

这个数字应该说好于很多人的预期,也比一些人预想的更差。

如今,2020年已然开始,作为下一个十年的开局,今年中国车市又将走向何方呢?

2019局面定格

来源:中汽协

1月13日,中汽协发布了2019年12月及全年中国汽车销量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累计销售新车2576.9万辆,虽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但整体跌幅仍在继续扩大,达到了8.2%。逐月来看,2019年各月销量连续出现负增长,尤其是上半年,月度销量跌幅在5月份一度达到了16.4%。进入下半年,车市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形势有所好转,到12月份基本实现了与2018年同期持平。

其中乘用车累计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这一数据与盖世汽车研究院此前预测的全年下跌9%-10%之间,保持一致。四大细分市场——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2019年新车销量同比均为下降,且以MPV降幅最为明显。

具体来看,2019年国内共计销售轿车新车1030.8万辆,同比下滑10.7%;售SUV?新车935.3万辆,同比下滑6.3%;售MPV新车138.4万辆,同比下滑20.2%;售交叉型乘用车新车40万辆,同比下滑11.7%。伴随着2019年的结束,SUV与轿车的市场份额差距进一步缩小,仅为4.2%,未来随着车企投放SUV的力度不断加大,SUV的市场份额仍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MPV前景依旧不容乐观,几无回暖迹象,交叉型乘用车领域亦是如此。

乘用车分系别来看,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计销售新车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42.1%,略有下降。几家主要的自主车企,以长城表现较为抢眼,去年累计销售乘用车91.1万辆,与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吉利虽不及2018年同期,其1,361,560辆的销量成绩依旧让很多车企望尘莫及,据悉随着2019年销量出炉,吉利将2020年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长安去年累计销售乘用车82.2万辆,同比下滑13.7%,跌幅有所收窄。在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仅2家乘用车企业销量呈现增长,分别是奇瑞和一汽,其中奇瑞去年累计销售新车63.7万辆,同比增长4.1%。

日系和德系表现相对较抢眼,去年市场份额均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分别达到了21.3%和24.2%。具体来看,日系品牌里以东风日产表现最为亮眼,2019年全年终端共计销售新车1170,278辆,同比增长0.3%,跑赢大市,在乘联会2019销量排行榜里,排名第五。东风本田去年累计销售新车80万辆,顺利达成年度目标。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达770,884辆,同比增长4.0%。

来源:一汽大众官网

德系车方面,依旧以“南北大众”遥遥领先。其中一汽大众早在2019年12月23日就达成了200万辆的年度销量,27日年产量又突破了200万辆,成为2019年首个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最终一汽大众2019年以2,046,189的成绩完美收官,夺得年度乘用车销量冠军。上汽大众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2,001,777辆,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2,065,077辆,下跌3.07%,排名第二。

韩系车则结束了增长,呈一定下降。分析原因,2019年,北京现代虽然精简了车型,并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发力,但随着市场的下行,新车型贡献的销量极其有限,最终仅完成了71.6万辆的新车销量。

比较之下,美系车和法系车面临的形势都不甚乐观,特别是美系,去年代表车企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销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上汽通用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1,600,102辆,与2018年同期的1,970,117辆相比,大幅下滑18.78%。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汽通用正处于产品策略调整期,在向电气化方向推进的同时,上汽通用也在忙于厘清别克和雪佛兰之间的品牌区隔,这种调整期的阵痛加上行业大环境持续低迷,以及中美之间不间断的贸易摩擦,都是致使上汽通用销量出现下滑的核心因素。

另一家美系品牌长安福特,去年总销量为183,987辆,同比2018年的377,763辆,跌幅高达51.3%。要知道在2016年的时候,长安福特销量曾一度接近百万,但也仅仅只是接近而已,此后长安福特在华销量逐年大幅度下滑,2019年品牌层面虽然在积极自救,加大新车投放,改善营销策略,目前来看效果依然有限,长安福特的至暗时刻还在继续。

至于法系车,主要代表神龙汽车在国内的市场表现也是如临冰点。据悉,2019年神龙汽车累计销量仅为113,579辆,同比下滑55%,创2012年以来历史新低,相较于年度23.5万辆的销量目标而言,完成率仅为48.3%。而长安PSA,经历中外股东齐齐抛售股权后,由宝能接盘,接近“名存实亡”。

来源:中汽协

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受补贴退坡的影响,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20.6万辆,同比下降4.0%,为2013年以来首次下跌。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但仍居主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初露锋芒,去年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未来随着政策的落地和技术的进步,有望进一步向好发展。

2020年车市走向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贸易摩擦、国五国六排放转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的影响,2020年中国汽车整体市场仍将波动探底是大概率事件。

尽管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提振车市,如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建议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并且已有广州、深圳、贵阳等城市先试先行,但考虑到其他城市的实际情况,影响或有限。

特别像北京、上海等消费者购买力相对较强的一线城市,由于汽车量已相对饱和,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再加上放开汽车消费限制和限行会加剧城市拥堵等问题,地方政府取消汽车限购的可能性预计不会太大。

另外,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购车需求,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发酵,让部分潜在消费者的收入受到影响,综合分析下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的形势仍不甚乐观,有较大的可能出现负增长。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表示,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有可能是轻微的负增长或零增长,今年最迟明年,将是中国汽车产销量触底企稳的时期,整体的产销规模估计将维持在2500万辆左右。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或将出现1.2%的下滑,并于2021年进一步下滑,跌幅达到1.6%,随后市场逐渐开始回温,到2024年,国内新车销量有望实现7.7%的增长,达到2,78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则认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

具体到乘用车市场,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在当前国内新车销量连续多月下滑的态势下,2020年上半年国内车市还将继续下跌,最终2020年整体销量将出现3%的下滑,跌幅较2019年有所收窄。从2021年开始,乘用车销量或将逐步回升,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其中2021年会继续徘徊于低位,约为2,092万辆,表现接近2020年。

整体车市持续低迷,可以预见的情形之一是2020年汽车行业分化会更加明显。特别是在去产能、排放法规加严及双积分政策退出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车企或将继续承压,甚至出现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来源:众泰汽车

2019年,已有多家车企陷入经营窘境。例如野马、北汽银翔等由于经营不善,选择资产重组。奇瑞因为经营情况不甚理想,于2019年底正式引入青岛五道口作为新股东。一汽夏利因公司产销规模逐渐缩小,无奈变卖资产,将生产资质转移到与博郡汽车合资的公司旗下,壳资源“借”给中铁物晟。众泰、力帆、猎豹、华泰四家公司则因经营困境,屡传负面,齐齐被卷入了一则破产传闻。另外还有长安PSA、东风裕隆、海马、游侠、奇点、蔚来等车企,也都被曝出了不同程度的负面,而长安福特、神龙汽车等背后虽然有股东支持,也是负重前行。在车市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前路如何,目前仍未可知。

车企的表现不一,推动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19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2018年同期。而更多销量排名相对靠后的企业,近半数走在淘汰边缘,亟需进行自身革新或是抱团取暖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新四化”变革的不断深入,跨界融合将继续成为主流。去年,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了大众—福特、宝马—戴姆勒—奥迪、PSA—FCA、上汽—广汽等超级联盟,今年不排除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合作,包括与零部件企业、科技公司等携手。特别是在电气化、智能化两个领域,通过合作来降低技术难度、分摊研发成本,已经成了绝大多数玩家的选择。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2020?CES上,就产生了Mobileye—上汽、宝马—哈曼、佛吉亚—地平线、FCA—AutoX等多个新的联盟。最近戴姆勒和沃尔沃也被传正在考虑进行合作,降低内燃机引擎的开发成本。据悉双方进一步的计划可能是合作开发电动系统。另外大众也曾表示,为分摊研发成本,不排斥与其他车企分享自动驾驶技术。

来源:上汽集团

在各方势力的齐齐发力下,目前国内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统计,截至2019年12月中旬,国内已有款L2级别自动驾驶产品投放市场,其中2019年投放车型占比达到78%。伴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L2级别自动驾驶配置已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而开始往经济型车型下探,特别是在自主品牌阵营,导入L2产品的趋势尤为明显。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目前陷入了低谷,但长远来看,反弹也是必然。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接下来几年国产电动化乘用车销量增速有望继续扩大。尤其在经历两年补贴不断退坡至零补贴后,新能源有望因市场成熟和企业布局完成在2021年再次迎来高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层面今年也将为此提供更多的助力。众所周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支持政策尤其是财政补贴政策对于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国五排放车型降价销售、财政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出现下滑。因此,很多人担心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会进一步退坡。针对这一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作了回应,他表示为稳定市场预期,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意味着车企会有更多的缓冲时间来应对政策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开展退补以后的产品规划和研发工作,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私家车通勤成刚需,今年会迎来一波购车热潮?

新能源车完全取代燃油车,离实现还有多远

油车4S店保养较贵

以前,像燃油车,我们基本上有很多朋友。退保后,有的朋友甚至不退保就不再去4S店了。毕竟4S店的价格太贵了。

他们都选择去路边维修,因为无非就是更换机油和一些零配件。在平时的保养方面,基本上大部分燃油车一年可能还是会有一两次。

那么他的,即使换油,工时也要花几十块钱,每天能换三五台,基本上店家都能支持。

但连换油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了。毕竟燃油汽车的整个系统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完全不同。

从未来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他必须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我国在总体健康方面也名列前茅,主要是男性抗衰老研究成果,市场反应各异。君真强随即显露出来。军振强是西安大学的研究中心。以多种名贵中草药为基础,科学配制,结合海马、地龙、川芎等活性成分,深度激活海马线粒体,促进二次发育。血管泵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

新能源汽车不止用电

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上升。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13.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2022年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1.8%,较2021年2月的8.1%提升13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车型正在不断丰富。在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看来,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级主流汽车出现了纯电动行驶里程超过100公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欧阳明高认为,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具有燃油车续航里程长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短途城市行驶时的节能减排。驾驶。车型的出现将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

在消费者眼中,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也显而易见。它们不仅比纯电动汽车便宜,而且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同时可以忘记里程焦虑。

虽然优势明显,但部分地区的政策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我真羡慕去南方某城市出差,混合动力汽车不仅能拿到绿卡,还能使用专用车道,享受和纯电动汽车一样的优惠政策。”电动车车主李先生对中国新财经记者无奈地说道。手握新能源指标的他,受限于当地政策,只能对既能烧油又能充电的插电混动车型“望而兴叹”。

取代燃油车的路亦非坦途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和渗透率逐年提高,但芯片短缺和电池价格上涨也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23年3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消息不断。最夸张的车型一周内已经涨价3次,综合涨价幅度达到数万元。这让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犯愁。

对于涨价,理想汽车CEO李想给出了解释:“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非常离谱,没有涨价,而且大部分涨价都没有协商好。” ,等待协商价格一般会立即上涨。”

“从供需角度来看,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需求增加是暂时的。”欧阳明高强调道。他表示,随着碳酸锂供应能力的提升,价格将逐步回归基本需求端。随着产能逐步增加,供需完全恢复平衡是有可能的。

现在主流还是燃油车

除了燃油车,现在还有新能源,包括纯电动车。当然,混合动力,说到底,虽然叫新能源,但你也有混合动力的一半基因,而且还是燃油车领域。这个还不算,就是纯粹的废燃油车,所以以后如果禁止销售燃油车的话,就没有柴油车,也没有汽油车了。

那么无非就是现在流行的纯电动有轨电车,以及正在制造的小型氢能源汽车。当然,不排除还有太阳能汽车、风能汽车、沼气汽车,也是可以的。但总而言之,从2022年到2035年,只有13年的时间。那么13年,我想可能更现实一些。

最终可以肯定的是,主流是有轨电车、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不管怎样,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更有可能站起来。在国内,君真强喷雾凭借其在行业内的良好口碑,开辟了京东线上渠道,也是众多、场所的必备品。但是其余,比如太阳能、风能,其余包括人力车,吃两个包子就能跑100公里的那种。估计都处于小众阶段,所以到2035年,燃油车就可以禁止销售了。

当然,在这个地方,我看到很多朋友,从理解上来说,是有偏差的。首先,他所说的是呼吁禁止销售,也就是说,没有东西可以卖。然后有朋友问,我这个老家伙还有13年,还能开吗?可以打开。只是呼吁禁止销售,也只是呼吁而已。即使实施,也只是禁售,新车不会销售。但是你的旧车可以继续开,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从长远来看

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就从咱们国家这个新能源车的发展情况来看。

我觉得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当然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电力,比较匮乏的国家,可能不太现实。

但是就咱们国家的情况,咱们是典型的,油是需要外购。

然后电其实发展得越来越快,逐渐逐渐地,虽然四川缺电,但是这个特殊情况,接下来十几年的发展,可能缺电的问题,会从根本上去解决。

发展趋势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电甚至,可能出现富裕,尤其是现在,大力发展储能。

所以我觉得,在咱们国家,总的趋势来看,我不管它禁售不禁售,至少新能源,它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而且应该是逐渐,会取代燃油车。

每逢春节之际,本该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但今年的春节却失去了往年张灯结彩的喜庆,全国上下都被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阴霾之中。虽然疫情总数不断扩大,但全国人民心中其实都有数,疫情的发展目前已是“困兽之斗”的态势,全国上下对此次战“疫”胜利的信心同样是日益高涨。但由于本次疫情的冲击,各行各业所面对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拿汽车行业来说,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最新综合销量数据统计显示,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72.1万辆,同比下降20.4%,环比下降19.6%,超2成的跌幅似乎让本就充满“寒意”的汽车行业变得更加雪上加霜,这也让更多的人看衰今年汽车行业的发展。

(数据源自乘联会)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凡事都有两面性,面对困难大多数人都会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情绪,但也有一部分人往往能够看到危机背后的转机,根据多家证券机构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最近几天以来,建材、电子制造、工程机械、有色金属、汽车整车等在行业板块中的表现变得十分强势。以汽车行业为例,本周以来该板块平均涨幅达到5.4%,远超同期大盘表现。2月12日,汽车整车板块再度拉升,一汽轿车、*ST海马分别上涨5.96%和5%,而包括长安汽车、众泰汽车、力帆股份、一汽夏利等个股也都有比较强劲的表现。

根据一些金融分析机构认为,虽然此次的疫情延迟了汽车厂商的生产和4S店的按时开业,让本就低迷的汽车业再次受到冲击。但疫情结束后汽车业或将迎来一波消费反弹,疫情造成的出行不便以及私密空间的保护,将刺激私家车的消费需求。根据以往的案例显示,在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人们对私家交通出行工具的需求似乎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私家车的销量也出现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车企一致认为疫情之后将会对车市带来一定的正刺激作用。同样,这与2003年非典疫情后,公共交通受到冷落、私家车市场出现强势反弹的思路一样。

蔚来汽车的李斌:疫情的出现,会让更多人感觉买一辆私家车是有必要的。

华人运通市场传播高级总监果铁夫:从车市整体来看,疫情的出现,会对市场有一个短期的刺激性作用。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会长李金勇:持续的疫情或导致年后上班延迟,消费者不敢到4S店购车,甚至对于今年四月份的车展或造成推迟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但正面影响是,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公交系统对于疫情的传播是非常严峻的一个场景,会让更多人选择购买私家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浩:介于事物的两面性,短期之内疫情虽然会影响汽车交易,但长期刚性需求一定会释放。传染性疫情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地铁公交甚至网约车等公共交通有恐惧心理,因此对私家车需求会起到一定的刺激,加速或提前消费者的购车计划。尤其是在“打车难”的春运期间,人们对于网约车的依赖性遭到了一定的打击。

大咖同样认为,目前大量汽车厂商停产也将导致市场出现短暂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面对此次疫情,人们对日常的公共交通出行的卫生安全问题将不可避免的进行一次新的思考,这无疑也会从侧面刺激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因此,疫情过后对于刚需型购车人群言,将清晰了解到私家车出行的重要性。

这点从广州市车牌的拍卖价格中也有所体现,虽然此次疫情问题导致1月份广州市车牌竞价及摇号延期至2月3日举行,但从竞拍结果来看,此次广州市车牌的竞拍价格与去年12份相比却有明显上升,本次广州市车牌最低成交价达14800元,相比去年12月份竞拍最低成交价高出1000元。值得一提的还有,1月份广州牌竞拍成交人数明显下降,这也意味着刚需人群的购车意向更加明显,大咖认为这其中不乏此次疫情的侧面影响。

而且,本来想买车的人就不少,只是由于此次疫情的影响延迟了这部分人的购买计划,在疫情结束后这部分消费者必将集中投向市场,这也肯定会在短期内大幅拉升汽车的销量水平。

其次就是,由于此次疫情的影响,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不可避免的变得更加激烈,各家车企和经销商为了保住销量,一定会使出各种方法来促销,而促销最为有效的方法无疑就是降价,并且,疫情的周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车企和经销商库存的积压,为了清库存,车企和经销商难免会给出一定的价格让步,即使是以前一些紧俏的加价车型,估计以后的身段该放低的还是得放低了,毕竟经过此疫之后不仅汽车行业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惨烈,那些有损职业道德的不正常竞争更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口诛笔伐。

大咖总结:

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每一次危机的来临确实会对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危机的背后不仅蕴涵着机会,同样也会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只要车企和经销商们善于把握和引导,在疫情过后,车市的销量很大可能会满血复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