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原理,结构,发展趋势

3.内燃机汽车会在几年后被淘汰?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_汽车发动机发展趋势

1、提高内燃机的单机功率

提高内燃机单机功率的主要途径通常用增加汽缸的工作容积(即增大汽缸缸径和缸数)、提高转速、提高平均有效压力等方法来实现。例如康明斯K系列柴油机有6缸、8缸、12缸、16缸,其功率从450HP到1800HP。

2、提高经济性能

现代内燃机用增压技术、改善燃烧过程提高机械效率方面不断改进来降抵燃油的消耗提高经济性。

3、提高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现代内燃机各生产厂家广泛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改进设计和生产工艺来提高其可靠性。

4、改进测试手段

现代内燃机正日益广泛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测量和记录,在监视和试验方面,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零件的磨损,用激光全息光弹法测定曲轴、连杆、活塞和机体等零部件的应力情况,来检查机器的质量。

5、改善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内燃机在降低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臭味及噪声方面不断改善,来降低内燃机运行时对环境的污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欢迎登录相关网站:://.dwkg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小汽车的发展趋势

趋势1: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将在补盲领域迎来量产。

技术类型:新量产技术

趋势解读:相比较目前主流的半固态激光雷达,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具备纯芯片化设计,可靠性与性价比大幅提升,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纯固态Flash补盲激光雷达有望上车搭载应用。

趋势2:70MPAIV型储氢瓶将实现小规模搭载应用。

技术类型:新量产技术

趋势解读:70MPa 是提高质量储氢密度的重要手段是车载储氢系统商业化应用的必然趋势。

2023年,随着标准法规的进一步完善70MPa IV型车载储氢系统有望实现装车应用。

趋势3: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将突破45%。注:比亚迪DM混动所搭载的骁龙1.5T发动机目前可达到43%,吉利雷神智擎HI·X所搭载的1.5TD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3.32%。总结:汽车朝着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的技术需要为此开路而其基础便是EE架构的升级。在众多发展的技术中有的可能才起步,有的已经开始成熟进化,而有的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作为供应商应该时刻准备做出调整,更新技术手段。

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原理,结构,发展趋势

发现这是个老问题,向几年前回答问题的老司机们致敬。未来正在成为现实,汽车行业这几年的变化比过去30年的变化都要大,不断有新的公司加入这个行业。也不断有新鲜的想法发生。

但未来是啥样没人能准确预测。个人认为,汽车行业未来是以自动驾驶为核心、以共享出行为主要商业模式、以纯电动/增程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

自动驾驶迟早会到来:

现在,科技公司、供应商、整机厂都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他们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也培养了很多相应的人才。如今,计算能力不断发展,而且专用于神经网络的硬件也在逐渐增加,用于学习的数据也积累了很多。如此多的人在努力,如此多的资本在其中运作,自动驾驶迟早到来,而我们也无需怀疑。

麦肯锡预计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将会在2020年代中期上路,而显然各个主要车企的预期将会更激进一些:

在驾驶环境数据收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特斯拉宣称2017年底将会实现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对出行方式的影响:

随着方式的增加,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很多人来说,日常通勤的驾驶已经不再是乐趣而成为一种负担。有了手机、平板电脑,有了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需求,以及越来越多的即时工作,专门为了出行付出精力将不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一项在美国的调查显示,19岁年轻人拥有驾照的比例从1983年的83%降低到2015年的69%,这显示年轻人对“驾驶乐趣”的追求在不断减少,其他年龄段驾照拥有水平也是如此。人们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显然这一趋势会继续增加。

而自动驾驶将作为新的因素加剧这一趋势。

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减少了消费者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将会削弱消费者的拥有感。试想,你在移动终端上预约自己的汽车,和预约出租车,有多大区别呢?不过类似奔驰的私人汽车助理这种概念的汽车,也许会成为成功人士的新宠。

而拥有自动驾驶汽车的人,似乎也有很大可能将自己的车租出去。在2007年共享出行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12%的人乐意将自己的汽车通过移动互联网租借给他人有偿使用。没有找到近期完全相同的统计信息,但是爱立信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4%的人对通过APP实现车辆共享感兴趣。而去年年底,特斯拉发布了自动驾驶服务:旨在当自动驾驶实现时,车主们可以通过这项服务让自己的爱车接活赚些外快。

而经济上,自动驾驶也会将现在出租车中约占6成的人工成本剔除,使用出租车的成本将会与使用私家车的成本持平。而考虑到类似顺风车的方式,则使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成本将会再降低30%到60%,预计2025年,美国私家车每公里出行费用为0.43美元,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费用为0.17到0.29美元。

所以自动驾驶将会促进共享出行的发展,大城市中,共享出行(不包括公交系统)可能会占到城市居民总出行次数的50%。

纯电动汽车的未来

短短5年的时间,电动车从默默无闻,到走进大众视野,并且开始有更多人的接受并购买电动车。电池的成本快速降低,从2010年的每千瓦时1000美元降低到现在约300美元。有分析认为,10年之后电池的价格会降低到每千瓦时100美元。

伴随电池价格下降的,是电动车销量的上升,而挪威的电动车销量在2015年就占据了市场25%份额。

电动车意味着较高的前期成本,但边界成本很低,电能的获取费用比汽油便宜的多,而基础设施相对于其他能源也要简单。在共享出行这种单车长里程应用环境下,会产生更大的经济优势,同时,利用大规模的数据化也可以避免电动车充电时间长的缺点。2011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共享汽车消费者拥有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动、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的比例多于非共享汽车消费者。

内燃机汽车会在几年后被淘汰?

这么笼统一个问题,昨天就看到了,今天都还没人给你回答。

原理:在气缸内燃料燃烧,推动活塞做工,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结构:两大机构: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五大系统:燃油系,进排气系,润滑系,冷却系,电控系。

趋势:强化程度更高、经济性更好、更智能、燃料多样化、排放污染小

内燃机设计 汽车 永远也不会被淘汰,这个可以一万个放心了,最少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不会看到了,如果想要淘汰内燃机 汽车 ,应该在百年以上,或是更久才可以的。

燃油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好,相对于电动来说更加的稳定和可靠,百年年的发展,让它可以被充分信心,所以它也是备用电的使用设备,所以内燃 汽车 也会很久稳定的再生存上百年的,不会几年就淘汰的,太天真了,要知道纯电动 汽车 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了,可以依然没有太多的起色。就知道内燃机的稳定性了。

序: 汽车 工业的技术升级方向已经确定,长线的目标是实现机动车全面电动,过渡期内会以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为主。内燃机的大限应为燃油动力 汽车 的禁售,注意重点-禁售而不是禁行;所以分析内燃机还剩下几年的光阴,本质需要分析或预测的是合适禁售燃油车。

网传的燃油车禁售节点为2025年,这一信息最早由工信部的某论坛流出,原意为燃油车停售已经在规划过程中,后期不知如何被解读为2025年,但是这一解读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之后在2019.12.3由工信部再度发文,《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意见征求稿,规划中关于电动与混动 汽车 提及了几点非常重要的内容。

1: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核心技术会达到先进水平,纯电动 汽车 将成为主流,公共用车领域全面电动化,并且实现网联化与高度自动驾驶。这一内容中除高度自动驾驶有待商榷以外,公共用车参考现有公交车超60%的电动化转型率,以及70%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与排放污染的超高治理成本,电动 汽车 成为主流与公共车辆的转型基本是板上钉钉。

2:规划要求到2025年,纯电动 汽车 的平均电耗要降至12kwh/100km以下,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包括增程式插混的平均油耗要低于2L/100km,燃油动力 汽车 未提及。这一条的解读为基本确定了2025年后的 汽车 形态,之后是否会有纯燃油动力 汽车 应该是毋庸置疑了;当然对于这一内容的解读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佐证,各大车企已经提供了参考,比如以下十个。

上述十余个的车企的燃油车停产节点均早于2025年,很显然这是流出了两个过渡期。第一个过渡期是2020~2022年的插电式混动 汽车 阶段,第二个过渡期则是2023~2025年的纯电动化战略转型。这些车企在国内 汽车 市场的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不可谓不高,那么一旦这些车企开始转型则必然会引起连锁效应,在两个阶段中内燃机必然会逐渐成为过去式,不过形态可能发生变化。

活塞式内燃机是百年 汽车 工业时代的主力机型,这种机器的特点能量转化率很低,能达到40%热效率的发动机几乎会吸引所有 汽车 爱好者的眼球。然而电动机却能轻松的达到95%左右,这就能量形态与机械结构概念不同对效率的影响。

所以已经有车企在研发混电活塞式分层压燃内燃机,技术概念简而言之为永磁体结构集成缸体,利用电磁力驱动活塞实现超高压缩比;同时取消掉复杂的连杆曲轴结构,原理类似于两台斯特林热机的集成但能源为电而不是热。获取的电能比损耗的电量高很多,这种机器有可能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未来形态的增程器,届时普通内燃机与超高能耗的燃料电池都会成为过去式。(出于职业操守不能说明是哪一家自主品牌在进行研发)

总结:以上是内燃机退出 历史 舞台的时间节点预测,是否具备参考价值就见仁见智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禁售不代表燃油车禁行,已经购入并且在正常使用的燃油车可以用很长的年限,方案中提及的传统燃油 汽车 推出时间研究比预测的更长,这也是对燃油车车主们的呼声做出回应了吧。(方案在研究中)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内燃机在短期内(20年)都不会被淘汰!但是市场占比率会越来越低,目前在售新车仍以燃油车为主,石油经济太过强大,这点无法撼动。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有一个过渡期,期间会产生许多类似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的 汽车 ,但是由于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原因,无法一夜之间覆盖所有消费群体。

2020年会有更多的新能源 汽车 上市,但是消费者仍更青睐内燃机发动机的 汽车 ,各大厂商推出新能源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完成各项法规,并非有取代内燃机,淘汰内燃机的意思。

内燃机技术成熟,经济成本低,供应链强大,加油站覆盖率广,石油产业链健全,未来10-20年内,内燃机仍是驱动形式的主流。

虽然从长远来看,纯电是中国节能环保 汽车 的发展方向,但要最终实现完全形态的纯电 汽车 理想 社会 ,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诸如充电效率、电机功率、电池能量密度、智能电控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全 社会 也要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时间和 科技 的进步, 所以从传统内燃机 汽车 到纯电 汽车 社会 的转变还有一个"缓冲期",而且这个周期可能比大多数人想的要长,所以内燃机还大有可为

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内燃机势必还将占据重要的支配地位,内燃机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也是所有移动机械的主导动力。 对于目前中国市场1.0-1.5L的主流排量,基于单缸效率最优策略,选择三缸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四缸机,三缸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等优势,它没有四缸机固有的排气干扰,涡轮迟滞小,有更好的低速扭矩等,特别是三缸机在结构上具备摩擦功优势。

发动机从六缸到四缸,从四缸到三缸,技术的驱动和挑战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变化的是更大的研发投入,更多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更深入的整车系统匹配。现在还需要解决和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囿于技术研发瓶颈, 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内燃机远未达到极限,市场上大多数车型发动机热效率都在30%-36%之间 。换句话说,让 汽车 这个钢铁之躯跑起来,发动机只用了一小半的力气,而剩下的大量热效率都被浪费了,尤为可惜。不过发动机原理是通过能量转换来带动 汽车 相关部件工作,在此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能量损耗,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燃油发动机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进一步促进传统燃油车热效率的提升,满足二氧化碳法规,是未来 汽车 发展非常重要的目标。在新能源 汽车 迅猛发展的市场背景下,传统燃油发动机若想在市场中生存下去,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势在必行。此外,内燃机燃料的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内燃机应该以柴油和汽油为主,同时也应关注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燃料。

内燃机 汽车 在几年后被淘汰,没人可以说准确的答案。

虽然新能源是趋势,但仍然有着诸多的发展问题,如纯电(EV)的电池成本、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充电桩;燃料电池(FCV)的存储、燃料电池堆的发展,产业化、基建的薄弱等;插电混动(PHEV)外接充电,10kwh电池与电机的高成本等;增程式(REEV)像理想、别克velite取此动力系统,但整体策略靠发动机驱动电机的燃油经济性、能量效率等存在一定问题。

但在2030以前,可以确认的是:动力系统中单一的靠内燃机驱动的策略会被弃用,转为内燃机+48v轻混的策略,整体市场占比60%左右,而新能源市场像纯电车型市场进一步扩大,PHEV、REEV市场进一步萎缩,其次燃料电池短期内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油电混动仍然一枝独秀。

我们一条条分析:

内燃机+轻混(48V)

受限于2020或是2025、2030更严苛的油耗法,平均燃耗积分(CAFC)和新能源积分(NEV)要求,2020国标油耗:5L/100km,2025国标油耗:4L/100km,单一的内燃机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更低、更严苛、更环保的油耗法,而传统车企受制于庞大的产品线、技术路线,不太可能短期内容直接切换到纯电等重新能源领域,一方面先行三缸小排量涡轮增压化搭配的轻混策略还能应付更严苛的油耗法,48V节油率在8%~10%,成本却不及插电混动系统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短期内确实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

另外,传统车企也在慢慢观望,避免更多的试错机会,让新造车或是激进些的车企先行踩雷,而自己循序渐进的推进。像通用紧凑型的车型如科普泽、英朗、创界、昂科拉等等均为全系三缸,已经开始在未来化布局;奥迪等传统车企也推出了像Q2L e-tron,e-tron等车型,除A8等轻混策略,也开始入局纯电。

油电混动(HEV)

拥有核心技术的像丰田的THS功率分流型混动、本田i-mmd串联式混动,基本上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地位,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其它品牌介入可能性为0,不然也不会让两田制霸几十年…

插电混动(PHEV)

随着未来电池购单价的下降,以及续航里程的进一步提升,广汽650km+、蔚来600km+等,充电功率、充电桩的进一步夸大布局,一定上用户对里程、充电、用车等焦虑的缓解,那么插电混动车型作为过渡车型的疲软就出现了,市场会进一步萎缩。

增程式(REEV)

正如我开篇提到的,现在市面上的增程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百公里油耗甚至不如普通燃油车,未来进步的油耗法下,此项技术要么有突破性进展,否则终将被市场淘汰。

氢燃料(FCV)

短期内民用可能性不大,国情区别于日韩,就技术领先的日韩情况而言,发展数量,大量投入,目前仍未做到大规模普及。国内进度一方面来自于加氢站的布局,另外更多的是如何储存、运输,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等,技术壁垒高,投入成本也较高。

以上,新能源是趋势,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内燃机正在慢慢变革,但短期内直接被替代不太可能。

内燃机30年内不会淘汰,但会边缘化,存在形式会变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增程式电动车。这个过渡过程很长,但是纯燃油车5-10年会消失殆尽。

不会吧,未来几年中底端车份额可能要下降,高档车还的是燃油车为主。

不管何种新能源发展为主流,最后被取代的都是燃油发动机!这是大势所趋。内燃机一百多年前称霸 汽车 界,未来也难逃退出江湖的宿命。

2017年英国和法国宣布,将在2040年停止销售常规汽油和柴油小型载客 汽车 及货车,随后荷兰、挪威、德国相继要求2025-2030年开始禁止在本国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 汽车 。德国大众 汽车 更表示将在2026年推出最后一代内燃机,随后将淘汰内燃机,转型进入电气化时代。我国使用各种标号汽油的车型按照国家工信部的说法,在2030年左右禁止销售燃油乘用车。

但是现在的电动 汽车 还不能说真香!

一、内燃机动辄上百万公里以上的使用寿命相比,电动 汽车 的电池充放电次数、电池电量的衰减都是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使用寿命远不及内燃机。

二、虽然使用过程环保、清洁,但电池在生产、回收中均会产生污染,现在看也是无法避免的,尽管回收技术已经在快速发展。

三、电动 汽车 的电池安全性也一直被诟病,例如特斯拉model S电池组电压400V,比亚迪秦的电池组电压是560V,而唐的电池组电压是700V。不管400V还是700V都是属于高压,且不说漏电风险,在事故中电池包被撞破后,单体电芯热失控,其间的发热量可以使电池的温度升高400—1000摄氏度;接着热失控会在电池模组中像放鞭炮一样迅速扩展,车辆冒烟、起火甚至爆燃。

四、使用便捷性的瓶颈,现在主推电动 汽车 的都是一些大城市,在这些大城市里可谓寸土寸金,停车位都不易找到,更不要说到要找地方建充电设施了,而电动 汽车 没有电就跑不起来。在乡下有大片空余土地但是没有电动 汽车 的需求,在大城市没有土地但是电动 汽车 却需要得到推广,这也是电动 汽车 的一个巨大短板。

内燃机也不是短时间内就统治车用发动机行业的,未来二三十年,燃油车仍然会是主流,电动 汽车 虽然是趋势,但也只是长期的趋势而已。

内燃机被淘汰的速度取决于新能源电池材料成本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速度。在此期间,内燃机还是很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目前距离淘汰还是比较遥远的[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