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没在巨浪下的巨舰,德尔福33亿美元卖身

2.幕后巨头再整合!博格华纳229亿元全资收购德尔福为哪般?

3.嘉兴安波福汽车线束厂地址

4.美国德尔福公司的在中国

5.业务转型暴露安波福自动驾驶的野心

6.浙江汽车零部件大中型企业的名单

7.上海德尔福派克公司的待遇怎么样?

德尔福汽车蓄电池_德尔福汽车

日期:2006-11-21 10:04:21

就在几个月之前,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还因为股票狂泻、利润巨亏与信用等级下降而忧心忡忡,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米勒(STEVE MILLE)甚至发出“这样下去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哀叹。然而,2005年10月8日德尔福公司在美国纽约市申请公司破产保护之后,威胁该企业的一系列债务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危机便暂时得到了缓解。目前,德尔福在全球的业务运营又恢复了正常。

一度称霸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

对于众多的普通消费者,德尔福无疑是个陌生人,但在汽车业内,却无人不知。

德尔福的前身是美国通用汽车的零部件集团(GM ACG),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88年。这家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总共拥有19.2万多名员工,2002年以274亿美元的营业额在全球企业中排在142位。

在某种程度上说,德尔福的历史就是通用汽车的历史。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取垂直整合的结构策略,从螺丝钉到发动机的所有部件都自己来做,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8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日本汽车的冲击,通用汽车决定放弃垂直结构,并逐步将利润率相对较低的零部件部门分离出来。

1988年通用汽车成立ACG是零部件部门分离的第一步。此后,1991年巴腾伯格(J. T. BattenbergⅢ)先生作为通用汽车的常务副总裁(现任德尔福全球总裁),分管零部件部门。如何让ACG独立发展并成为与整车一样赚钱的公司,是巴腾伯格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巴腾伯格制定了一个基本原则:除了为通用汽车提供零配件,ACG对外也要发展。同样的,通用汽车也可以从ACG以外购零部件。这样贯彻下来,ACG部门的非通用汽车业务占到总销售额的10%至15%。1995年,ACG 更名为德尔福汽车系统,以一种更灵活的姿态立足于市场。

在不断发展非通用汽车客户的同时,巴腾伯格对ACG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面对包含300多种产品的冗长生产线,巴腾伯格决定把不盈利的部门或者产品线,果断地取“关停并转”原则(fix、close、sell),以便争取在任何一个产品领域中都做到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改革以后,德尔福只留下170多种在全球都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做减法的同时,德尔福也在做加法,以便在最需要的地方增强自己的力量。19年底,德尔福将通用汽车集团原休斯电子旗下的德科电子收入囊中,加强其电子集成方面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做到系统整合。

完成内部改革后,1999年5月28日,德尔福作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在纽约证券IPO上市,董事长是巴腾伯格。虽然上市时,德尔福还有80%的营业额是由通用汽车带来的,但后来这个比例降到了65%左右。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上,德尔福已经剪断了自己与通用汽车的“脐带”。

如果说世界汽车工业的历史是整车行业的一部横向兼并重组史,那么,配件行业全球最大的德尔福从通用汽车中分拆出来,则开创了汽车行业纵向分工的先河。

目前,德尔福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世界500强排名第146位,除了发动机、变速箱、外壳、座椅、轮胎外,德尔福几乎能提供其它所有的汽车零配件,其品种之全令所有汽车零部件公司侧目。德尔福产品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有率高达15%-20%。有这样全面的零部件产品线,德尔福任何一个小举动,都会对整车生产企业产生足够大的影响。

德尔福帝国非常庞大,目前在41个国家设了176家全资制造厂、42家合资厂、53个客户服务中心和销售代表处以及32个技术中心,是在中国就有11家生产型企业。

1994以后,德尔福在中国以年均24%的增长率快速前进;2004年德尔福在中国合并报表收入超过6亿美元,中国市场始终是德尔福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历史包袱与整车库存累及德尔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进入2005年以后,德尔福开始从金字塔尖下滑,厄运连连。

先是保持多年的“霸主”地位失守。2005年初罗伯特·博世工业集团公布的2004年销售额显示,这家公司以329.3亿美元的销售首次超过德尔福公司(287亿美元),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新“霸主”。

接着是经营全面滑坡。2004年同期,德尔福还净盈利1.43亿美元,短短一年情形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德尔福200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仅为70亿美元,较2004年下降5亿美元,利润巨亏3.38亿美元,收入利润双双跌破预期。消息传出后,德尔福股票狂泻12.1%,仅剩下4.36美元。此后,三家主要债券评级机构联合调低了对德尔福的信用评级,原因是后者启动了15亿美元的循环信用透支,这种方法通常只应用于申请破产之前以获得营运现金。

使德尔福最撑不下去的是德尔福、通用汽车、美国工会三者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1999年,德尔福从通用剥离出去时把庞大的配套企业照单全收,许多专业配套企业在公开市场竞争中显得经营乏力,逐渐成为德尔福的包袱。内部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拖累了许多经营良好的企业,通过不断清理变卖缺乏竞争力的部分资产也只能获得局部的解脱。历史和现实的内外多种不利因素促使有着庞大身躯的德尔福在资产平衡表上的数字显得越来越难看。

此外,德尔福还不得不将员工们与通用原先签订的高工资合约一并接手,并准备一直延续到2007年9月。目前德尔福在北美有25000名美国工会工人,每个工人每年的成本是13万美元,同时还要遵守美国工会的一系列规则,不能停工和削减员工。而德尔福面临的是全球竞争,这样使德尔福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2005年整个第二季度,公司在那些“空闲”的小时工身上多支出了1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德尔福的每况愈下决不是孤立的,面临的挑战是全行业性的,折射出当前全球汽配业寒气逼人的现状。

伟世通公司是福特公司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汽配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它已经根据福特产量调低自己的生产,即便如此,其债信等级仍逃脱不了被降到垃圾级的厄运。为此,福特汽车集团不得不斥16亿巨资拯救伟世通。无独有偶,2005年5月17日,汽车地板和音响部件的关键制造商柯林斯阿克曼也走向了申请破产保护的境地,北美和亚洲汽车制造商同意其涨价自救,正是为帮助这个世界汽车地板和音响部件巨头摆脱破产困境。

随着上游企业包括通用汽车在内的整车厂库存增加,汽车制造商纷纷减产,其股票开始下跌,同时引起了欧洲和美国整个股市的震荡。在纽约股票里,通用、福特汽车股价下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车企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美国各大零部件供应商股票的下挫,美国天合公司、德尔福公司、李尔公司的经营普遍受挫。这些使得欧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不寒而栗,面临破产的危险。事实上,从2005年年初开始,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已经使零部件厂商的利润增长受到严重威胁,有的甚至做出了亏损的预计。在受到原料涨价威胁的同时,零部件厂商还要面临着来自整车公司削减产量、要求其降价的压力,两头受气的零部件供应商们日子非常难过。

求援无望申请破产金蝉脱壳

“很简单,我们已经失去了竞争力,这样下去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史蒂夫·米勒无奈地说:“除非我们能在削减劳工成本上有所作为,否则破产保护将是不多的选择之一。”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三方能够就德尔福劳动力成本削减问题达成一致,工会将允许德尔福为工人提供每小时14美元的报酬,几乎是现在的一半;同时,德尔福希望能关闭表现不佳的工厂,并裁减4000名多余的工会工人。如果三方在2005年10月17日前没能达成一致,米勒表示,德尔福就将寻求包括破产保护在内的其它重组方式。

但观察人士指出,米勒所提出的“破产保护”既不同于破产,也不同于其它许多国家及地区规定的破产清算程序。《美国破产法》第11章允许企业债务人在申请破产保护后继续日常运营,以解决财务困难。企业现有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将继续留任,并在法院和股东的监督下运营业务。“破产保护”给企业一年的时间,一年以后如果企业觉得重组没有完成,则可以申请继续延长。“破产保护”以后工会权力明显削弱,一些原来受到工会干扰的事情,现在企业就可以放手去做。因此此时提出“破产保护”可以看做为德尔福度过目前财务危机的缓兵之计。

摩根大通分析师Himanshu Patel将德尔福所谓的“申请破产保护”视为其对通用和工会发出要挟的“潜台词”。德尔福目前可谓是腹背受敌,既面临着劳动力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又受到北美市场严重滑坡的制衡。虽然北美地区产量的提高和销量的改善将成为最终带动德尔福走出困境的根本之道,但在短期内,这一状况很难改善。米勒此次提出的与通用和工会就削减劳动力成本的谈判可以被视作他目前唯一可以付诸行动的拯救方案,这一举措可以使德尔福迅速甩掉包袱,为今后更加大胆的改革扫清障碍。

面对德尔福略带“要挟”的求援,通用如何作为呢?

通用非常清楚自己与德尔福“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德尔福进入破产保护,通用汽车公司的财务也将受到牵连。通用将不得不承担部分员工的养老金成本,并花更高的价钱购买汽车部件,联合汽车工会的退休员工也将面临待遇的大幅下降,三方达成协议应该符合各自最大的利益。因此这并不是一个通用是否会帮助德尔福的问题,而是怎么帮的问题。就在德尔福发表上述宣言之后,通用立即作出反应,准备出手拉一把濒临破产的德尔福。使其免于破产的危险。通用表示,它将考虑提供财政援助,重新安排德尔福的8.19亿美元欠款,这笔款项是为曾在德尔福工作现又返回通用的工人退休时所准备的。

可是,通用现在自己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第二季度亏损了近3亿美元,美国市场的持续萎缩使通用上半年的产量削减了11%,想拯救德尔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此,德尔福只好在美国密歇根州特洛伊市宣布,德尔福及其在美国境内的38家子公司已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于2005年10月8日在纽约市申请美国公司破产保护。德尔福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米勒表示,“我们的全球业务营运,包括美国和非美国业务,将继续进行,不会中断。”德尔福的非美国子公司未列入申请范围,将继续经营。德尔福中国区副总裁蒋健表示,“我们的中国业务不会受到影响,中国市场的投资和业务还会得到全球总部的支持。”

重组之路渺茫

现在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之后,这些工人何去何从?他们的收入和将怎样调整?这场劳资双方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据了解,德尔福已经与主要工会的代表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谈判,但如果没有通用汽车公司的协助或美国法院的干预,依然无法对集体谈判协议作出必要的修改。“因为无法在法庭外解决美国业务的历史遗留问题”,米勒指出:“我们认定,在目前流动资金状况很强劲的时候通过第11章程序来解决我们在美国的成本结构问题,最符合德尔福公司的利益。”

围绕申请破产保护,德尔福一系列动作可谓密锣紧鼓。2005年10月,德尔福还向每个相关的工会提出一份建议,目的是让劳动协议纳具有竞争力的劳动成本结构,以及处理掉不赢利、非战略性的美国业务。另外,德尔福还参照业内有竞争力的做法和转型,调整养老金和健康及退休。

在提交自愿性申请的同时,德尔福还提交了40多项“首日”动议,涉及德尔福的员工和业务营运、延续供应商关系、客户处理、某些有待执行的合同、税务和相关事宜、公用工程、留住专业人员和案件管理等事宜。在等待法庭对首日听证会作出决定之前,破产法院会批准过渡令,就员工和业务运行、延续供应商关系和客户处理提供临时性的救济。

另据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人士称,德尔福可动用所有流动资金为美国境外的全球业务提供支持,协助保证为各全球业务部门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德尔福融资45亿美元,以维持全球业务的运行,融资方式为债务融资,另有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有约束和无约束信用融资额度或抵押融资,德尔福预计在2007年初至年中能够完成其美国业务的重组。

不过,德尔福的如意算盘能否如愿,还是一个很大的悬念。在日本汽车公司和高价油的影响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擅长的SUV和大型轿车市场已经受到巨大冲击,而从通用和福特剥离出的德尔福和伟世通业务势必受到巨大影响。在通用、福特与戴姆勒-克莱斯勒这三大汽车公司经营状况持续低迷的情况,德尔福的重组之路势必充满艰辛。

沉没在巨浪下的巨舰,德尔福33亿美元卖身

1、FAI电喷系统

FAI是浙江飞亚电子有限公司一个独立完整的技术体系, 它包括工作原理发明、技术突破和理论突破。

FAI技术体系为小型发动机的升级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小型发动机能够在性能、燃油消耗和排放污染三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2、电装电喷

零部件生产商电装(DENSO)2013年7月宣布,已成功开发出可同时实现节能和尾气净化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该系统与以往的200MPa共轨系统相比,可通过对部件构造的改良、增加燃油喷射压力等,最大节省3%的油耗。

3、京滨电喷

东莞京滨汽车电喷装置有限公司向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等主要客户供应电子控制式燃料喷射装置、电子控制组件及发动机各种周边设备等正宗的中国4轮车用系列产品。

4、马瑞利电喷

玛涅蒂马瑞利公司从18年开始进入巴西,该公司以42%的份额成为动力传动系(电控单元、喷油器、节气门体、塑料进气歧管、燃油轨等零部件)市场上的领导者。?

扩展资料

车用电喷系统分为汽车电喷和柴油电喷系统,汽油电喷技术有较高的普及率,主要汽车企业均掌握了该技术。而柴油电喷技术却被美国德尔福、德国博世和日本电装等几家企业所垄断,自然我国车用柴油电喷系统也都是被国外品牌霸占。

国内企业购买的主要是博世、德尔福、电装三家企业的产品,博世产品大概占到中国电喷市场的60%上下的份额,德尔福占到百分之十几,再次是马瑞利,电装只有在上柴、锡柴的产品中使用,西门子在国内的用户较少,大多用于出口,本土电喷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5%。国内发动机企业使用的电喷系统中,各个品牌电喷系统的比例也大体如此。

在研发层面,特别是在柴油电喷系统领域,缺少大公司的参与,小企业做起来又比较捉襟见肘,而且大多停留在研究与试验层面,想要短时间突破,难度非常大。并且在研发费用上,博世、德尔福都是几十亿欧元的投入,中国企业玩不起这场技术博弈。

在产业层面,即使技术难题解决了,可实现产业化还有非常漫长的路。生产线的设立,营销体系的建设,那一项都需要时间,递进性的困难一层又一层。

凤凰网-2011年c度中国汽车电喷系统市场调查总结(2)

百度百科-马瑞利集团

百度百科-东莞京滨汽车电喷装置有限公司

凤凰网-电装开发出最高喷射压力的共轨系统

百度百科-电喷

幕后巨头再整合!博格华纳229亿元全资收购德尔福为哪般?

文|Toretto

10月初,博格华纳正式砸下33亿美元后,世上再无德尔福。

很多人说,德尔福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通用汽车的历史。

1995年,一家以“德尔福汽车系统”之名的公司正式出现在公众面前,但要真正追溯其历史,或许真的得从通用汽车的诞生开始。

1908年9月16日,威廉·杜兰特(William?Crapo?Durant)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别克、凯迪拉克品牌陆续被并入到通用汽车当中。之后通用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杜兰特决定按照汽车解剖结构来提高零部件制造集成度进行的努力。

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Pritchard?Sloan,?Jr.)认为,在生产方式方面,杜兰特的行为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

早在通用汽车成立之前,杜兰特已经先收购了别克,不同于大多数早期的汽车生产商,主要依靠零部件制造商提供的零部件来组装汽车,别克实现了很多零部件的内部制造,预期能够从这种生产方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别克曾有一家工厂位于10家独立工厂之间,这些工厂分别制造车身、车轴、弹簧、轮子和铸件等,杜兰特就认为公司可以在这10家工厂中选择并购。

这一思路延续到了通用汽车。在1908年到1910年之间,通用汽车家族共吸纳了25家公司,其中11家是汽车公司,两家是电灯公司,其他都是零部件制造企业。

按照斯隆的说法,通用汽车在当时就是一家众多独立运营的卫星公司环绕着的中央机构。

到1922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产业涵盖电子设备、散热器、减磨轴承、轮圈、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发动机、车轴、敞篷车身等等一系列配套企业。

作为零部件供应商的斯隆,也是在通用汽车的并购过程中加入到通用汽车这个大家庭的。

在强大的零部件体系支持下,通用汽车在194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搭配自动变速器的量产车,1954年第一款体积紧凑而且集加热和制冷于一身的空调系统搭载到了通用Pontiac汽车上。

考虑到当时全球化的产业分工远没有现在发达,为了自身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以及实现规模效应,通用沿用杜兰特的垂直整合策略,形成了内部庞大的零部件业务群,助力了通用汽车成就当时的辉煌。

不过早在通用的并购风潮并未停歇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斯隆就提醒过,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可以促进成本的降低。“通常人们会误以为自己制造的部件要比外购的成品便宜,但事实上这些供应商的利润非常正常,具有竞争力,必须根据自己的投资来确定本来的预期,合理确定自己的,否则自己制造不会降低成本。”

到了80年代,变革的风暴终于到来。日本汽车冲击美国市场,自己零部件企业规模效益有限,通用原本引以为傲的稳定零部件供应体系难以支撑,剥离利润较低的零部件产业势在必行。

1988年,GMACG(通用汽车零部件集团)成立,它就是德尔福的前身。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零部件部门脱离整车企业是大势所趋。

1991年,通用汽车常务副总裁巴滕伯格(J.?T.?Battenberg?Ⅲ)被分配负责零部件部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让ACG独立发展并且和通用汽车一样赚钱。

巴滕伯格的想法是,ACG要对外销售,通用也要从ACG之外的供应商进行购。

其实通用很早就开始这么做了,在斯隆时代,他就指出,“内部的供应机构不仅要在产品部件的生产上专业化,还要在价格、质量以及服务上具有充足的竞争力。如果他们不具备的话,需求部门就可自行从外面购买这些零部件,即使我们已经决定制造而不是购买这些部件,并且已经建立了这些部件的生产设施,这一决定也不是不可动摇的。”

据斯隆回忆,当时通用汽车产品的销售成本中,外购零部件、材料和服务的比例总计可达55%-60%。

因此通用进行外部购并不是新鲜事,挑战在于ACG如何打入福特、克莱斯勒这些外部客户里面,给通用的竞争对手供货。

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由于ACG前面挂着“GM”的前缀,业务员拿着名片推广业务时常常遭到白眼,毕竟作为竞争对手,其他主机厂不可避免地对这两个字母抱有“敌意”。

最终,为了摆脱“GM”,巴滕伯格决定为ACG改名。1995年,GMACG正式更名为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非通用业务也占到了销售总额的10%-15%。

随着外部业务的增加,德尔福内部的竞争力需要提高。当时零部件业务有300多条产品线,很多并不盈利,巴滕伯格对这些产线进行“关停并转”(fix、close、sell),最终确定了几个板块的主营业务,留下了170多种有竞争力的产品。

另一方面,在19年,德尔福将德科电子并入旗下,加强电子集成方面的竞争力,更好进行系统整合。

做完这样一套加减法后,巴滕伯格初步完成了德尔福的内外部改革,为公司完全独立于通用打下基础。

1999年5月28日,德尔福在纽约证券上市,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零部件供应商。2002年,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再次更名为德尔福公司。

时任通用公司总裁史密斯曾表示:“通用和德尔福分离之后,能在各自的领域内集中经营,进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满足各自顾客、股东和企业员工的需要。”

当时独立出来的德尔福年销售额在270亿到280亿美元之间,而伟世通和博世在200亿美元上下。之后连续几年,德尔福的年销售额都占据全球零部件企业的榜首,成为那个年代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霸主。

同时,资本上独立于通用之后,德尔福的非通用业务快速发展,从初上市的占比20%,到后来的35%左右。到2004年度,德尔福全球收入达287亿美元,同比增长2%,非通用业务收入达132亿美元,占全年总收入的46%,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同年第四季度,非通用业务收入占比更是达到49%。

无论是销售业绩的辉煌还是非通用业务的上涨,都体现出拆分德尔福是通用汽车做出的正确抉择,但谁也没想到,危机会这么快到来。

2005年,坏消息接踵而至。

当年年初,德国罗伯特·博世工业集团宣布2004年销售额达到329.3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尔福,这家美国零部件巨头被赶下了王座。

尽管非通用汽车业务快速增长,但通用汽车仍旧占据德尔福收入的半壁江山。作为原来的母公司和现在的最大客户,通用汽车当时持续要求德尔福降低供货价格。

一位离开德尔福的工程师在2005年曾抱怨说,“某个零件的制造成本是82美元,德尔福卖给通用是89美元,而其他供应商卖给通用是127美元。”

另一方面,在从通用汽车独立出来之时,德尔福也接过了和通用签订高工资合约的员工。

“劳工成本成为日后让德尔福几乎窒息的隐患。”时任德尔福中国区高管的蒋健在接受访时说,到2002年,这一矛盾开始爆发,当时北美市场急剧萎缩,通用汽车销量下滑严重,零部件的购相应减少,德尔福生产不足,需要裁减人员。

但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强势让裁员进展艰难,德尔福不得不将闲置的工人放进Job?Bank,支付近9成的工资。

“一边受到整车厂(包括GM)不断降低购成本的压力,一边要向UAW成员提供着和GM一样的工酬、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方面,德尔福的大块利润就这样被侵蚀掉了。”蒋健当时表示。

终于,公司财务在2005年发出了警报。200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仅为70亿美元,较2004年下降5亿美元,利润巨亏3.38亿美元,收入利润都不及市场预期。

财报一出,德尔福股价大跌12.1%至4.36美元。随后,三家主要债券评级机构联合调低了对德尔福的信用评级,因为公司启动了15亿美元的循环信用透支,这种方法通常只应用于申请破产之前以获得营运现金。

最终,德尔福还是选择在2005年10月8日申请了破产保护。

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德尔福主动申请破产保护后,将被冻结10月8日以前的债务,债权人在保护期间不能随意干扰日常运营。破产保护期为一年,一年以后如果觉得重组没有完成的话,可以申请继续延长。

在此期间,德尔福变卖了一些不良资产,通过近2年的劳资谈判暂时解决了劳工成本的问题。到了2006年12月,两家私募基金牵头的投资集团承诺注资34亿美元,来帮助德尔福脱离破产保护。

但其中一家基金Appaloosa?Management在2007年4月突然毁约,退出注资。祸福相依,因为风投违约,德尔福没有脱离破产保护,但也算躲过了后来的金融危机。

最后通用汽车再次出手,回购德尔福部分业务和股份,但不参与其日常管理工作。在通过全球各地的反垄断机构批准之后,德尔福重新出场。

砍掉76个产品线,出售40家工厂,聚焦动力总成、电子/电气架构、电子与安全系统、热交换系统以及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等5大业务之后,德尔福在2009年10月6日宣布结束长达四年的破产保护程序,并于2011年11月重新在纽交所上市。

2017年12月4日,德尔福正式以新的公司名字——安波福(Aptiv)——出现在世人面前,一家新的独立上市公司德尔福科技也出现在世人面前。

早在两家正式亮相前半年,德尔福就宣布通过免税分拆,将其动力总成系统部门变成一家新的独立上市公司,使得德尔福变成了两家业务高度聚焦、公开上市的独立公司。

之后公布两家公司的名称,拆分出去的动力总成业务成立的新公司取名为“德尔福科技”,专注于通过内燃技术、软件和控制、以及电气化。

而原来德尔福的主体则更名为安波福公司(Aptiv),聚焦于加速推动主动安全、自动驾驶、提升驾乘体验和互联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并提供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软件、先进的计算平台和网络架构等车辆的“大脑”和“神经”。

这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剥离、收购、合作、分拆等举措,大刀阔斧地自我变革,正在转身为一家瞄准未来出行变革的科技公司。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罗兰贝格共同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2020》中提及,零部件企业长期来看要关注高价值、高差异化的部件系统,如高度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座舱、中央计算芯片等,未来软件与电气化功能占价值主导,且商业模式创新潜力显著。

其实早在1956年,德尔福的母公司通用汽车就发布的Firebird?II车型就配备了一套导航系统,可以引导车辆沿着公路中所埋电线发出的电信号行驶,进而实现自动驾驶的目的。

在拆分前后,德尔福其实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关键词还是熟悉的操作:并购和投资。

收购Antaya、Unwire来提升自己在汽车电子连接器市场的产品供应能力,买下线缆管理解决方案厂商海尔曼太通增强其在电气架构市场的优势,投资Quanergy、Innoviz?Technologies等几家激光雷达企业,在买下自动驾驶软件企业Ottomatika后,更是花费4.5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创业公司nuTonomy。

拆分前的德尔福似乎又成为1908年代那个“卫星环绕”的中央机构。现如今,这些被收购或者投资的企业,围绕在以安波福为名的公司周围,或融入其中。

拆分出来的德尔福科技走向了另一条路——被收购。

2020年1月28日,美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博格华纳宣布将以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德尔福科技,双方合并之后,原博格华纳的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84%的股份,德尔福科技现有股东将持有约16%的股份。10月2日,交易落地。

根据此前协议,新公司以博格华纳的身份运营。现在进入德尔福科技的全球,点击大多数链接都已经跳转到博格华纳的网页,售后服务还在延续。点进其中一个网页,下拉显示的信息中醒目的看到:“德尔福科技是博格华纳公司的品牌。”

今后,以德尔福之名运营的企业将不复存在,市场终将告别这家从通用零部件部门转型而来的公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嘉兴安波福汽车线束厂地址

文|?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新四化”大潮到来,零部件巨头整合开始加速。

日前,博格华纳宣布以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9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德尔福科技。这是2020农历新年首桩零部件企业交易案。

本次收购将以全股票交易的形式进行。德尔福科技股东手头的股票将以1:0.4534的比例兑换成博格华纳的股票(相当于每股17.39美元)。若将股份换算成现金,德尔福科技的企业价值为33亿美元。

交易预计2020年下半年完成。届时,原博格华纳股东将占合并后集团股权的84%,而德尔福科技现有股东将拥有约16%的股份。

▌德尔福:从此消失?

百余年来汽车零部件业内,尤其是燃油喷射技术方面,德尔福堪称大名鼎鼎,亲身参与和塑造了汽车领域各个阶段的重大变革。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德尔福出身名门,系原通用汽车的零部件部门。1999年,德尔福与通用汽车分离后独立上市。2004年,德尔福以2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90亿元)营收超越德国博世,称霸汽车零部件行业。

2004年巅峰过后,受需求萎缩及金融危机影响,德尔福盈利能力急速下降,2008年将内饰和门锁公司恩坦华(inteva)出售给美国Renco,2009年将底盘和悬架业务出售给京西重工,同时将排气控制系统出售给克康。2015年,德尔福将旗下热交换系统出售给马勒。这一阶段,德尔福不断剥离传统零部件业务,但始终保持其在核心领域的竞争力,确保在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2017年,德尔福拆分为德尔福科技和安波福(Aptiv)两家公司,其中,德尔福科技继续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业务,提供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动力相关解决方案;安波福则致力于安全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载软件等新兴技术,业务重点为车辆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2018年,安波福和德尔福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44亿美元和48.6亿美元。由此看出,安波福才是公司的未来,而德尔福科技更像是被剥离的部分。

本次博格华纳全资收购德尔福科技,与独立运营的安波福无关。

因此,真正的“德尔福”不会消失,只是以安波福的名字继续存在并参与全球竞争。

▌博格华纳:挺进全球20强

博格华纳是动力系统巨头,以内燃机、变速箱闻名,主要产品还包括涡轮增压器、尾气后处理系统及恒温器、离合器等,比如大众DSG技术、保时捷PDK技术就来自博格华纳。

尽管博格华纳预测,到2023年,其三大主营板块: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电驱动在轻型车市场上的营收占别为64%、30%和6%。但根据其历史动作,博格华纳一直都在向电动化发力。

与德尔福不停的剥离相反,博格华纳的方式是大规模收购,并且向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生产配件来扩展自身的产品组合。

2015年收购雷米(Remy)公司,获得先进的电机技术;2017年收购功率电子企业英国Sevcon公司,加强电子研发实力;2019年成立Cascadia?Motion公司,开拓商用车电驱动业务;2019年5月,与ROMEO成立合资公司,研发动力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

这笔与德尔福科技228.9亿元规模的交易,为博格华纳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超过了2015年以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9亿元)收购雷米的价格。

并购完成后,博格华纳在汽车零部件业的地位将再上高峰。

如果以2019年6月《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19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为参考,博格华纳与德尔福科技2018年营收分别为105.3亿美元和38.63亿美元,分别位列百强榜第22位和第62位,合并后,博格华纳将挺进20强。

从技术协同性来看,博格华纳一直坚持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电驱动三大产品群同时发力,并逐步通过收购和研发来实现向电气化的转型;而德尔福科技在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碳罐、电控ECU和变速器控制器领域技术领先,与博格华纳的涡轮增压器、废气再循环阀、发动机正时系统、变速器、热管理等实现充分互补。

正如博格华纳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利萨尔德(Frederic?Lissalde)表示:“技术是这笔交易的推动力。”

▌转型之捷径:零部件企业掀起并购潮

“新四化”浪潮下,转型的除了主机厂,还有全球主流零部件公司。为了不掉队,零部件巨头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与车企达成战略合作,而为摊销成本、分担风险,并构成了零部件巨头们转型的捷径。

近年来,从佛吉亚收购日本歌乐,到埃孚收购威伯科,再到日立与本田合并零部件业务等,都说明零部件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合作还远没有结束。

在电动化领域,据市场调查机构HIS预测,今年全球新能源(混合动力、插电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新车数量为5万辆,预计到2025年将激增近3.5倍,达到2000万辆,市场前景巨大。

这其中,电动系统的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成为众多传统零部件巨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博格华纳并购案成为最鲜明的例子。

分析人士认为,在新兴市场以及新市场的营收潜力驱动下,未来电动车零部件市场的争夺会进一步加剧,并将不亚于车企之间的竞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美国德尔福公司的在中国

联系电话: 15988810187 所在地区: 浙江省 /?嘉兴市?/ 秀洲区?地址: 胜利路福美奇超市对面邦芒人才市场。

嘉兴,别称禾城,浙江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2个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嘉兴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海域4650平方公里。

安波福公司是一家为未来移动出行开发技术及解决方案,使移动出行更加安全、环保、互联的全球性科技公司。2017年12月5日,德尔福汽车公司在分拆其动力总成业务后,正式更名为安波福。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

业务转型暴露安波福自动驾驶的野心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由上海汽车空调厂与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合资组建的国内最大的汽车空调系统开发制造商。合资公司于1998年初建立,上海汽车空调厂和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公司均为以品质而著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司员工920人,具备年产50万套汽车空调系统的生产能力。公司目前的主要OEM客户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京吉普、神龙富康、重庆五十铃、长安铃木、昌河铃木、沈阳金客等。主要产品有HVAC系统,管片式、管带式和平行流试冷凝器,层叠式蒸发器、暖风和其他热交换零件。公司拥有一批有技术和经验的工程师,并得到德尔福在质量、产品和生产制造方面的支持。 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是本行业唯一经国家认证的的国家级技术中心,有全天候环境模拟试验、CAD工作站、激光扫描、内部腐蚀等设备。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第三方认证、美国QS9000质量体系国际第三方认证和德国VDA6.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将紧随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积极开拓、不断进取,为用户开发制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一代汽车空调系统产品。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车载收音机的德尔福公司自1993年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平均每年3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苏州新工厂的投产是德尔福全球增长战略的又一个里程碑。专程从美国总部赶来参加开工仪式的德尔福全球副总裁杰夫瑞欧文斯指出,将来10年汽车行业有50%的产出在亚太市场,而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正是为了紧跟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步伐,德尔福不断扩展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德尔福苏州新工厂占地1.86公顷,生产音响、动力总成及安全系统等多种汽车电子设备,生产能力涵盖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涉及电路板组装、包装和测试等。据悉,目前德尔福在中国已建立了15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

德尔福派克长春分公司--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集团旗下的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分部举行了其长春分公司新厂迁址揭牌仪式,并宣布其在长春乃至东北地区拓展生产规模。新厂主要产品是为汽车制造商生产汽车的线束系统和线束模块。德尔福派克长春分公司新厂的产能将扩大一倍,成为德尔福派克在中国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德尔福派克亚太地区总裁艾博彬表示:“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本地化服务是我们一直致力的目标,长春分公司迁入新厂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长春汽车业发展的信心。”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2006年4月6日上午,总投资3500万美元的德尔福派克电器系统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在烟台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德尔福派克在山东建立的首个制造基地。世界500强企业德尔福派克电器公司成立于1890年,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沃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系统制造厂商。该公司中国子公司目前主要为中国内地上海通用东岳、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福特等整车制造商供货。为缩短供应链,更好服务于已经在烟台落户的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德尔福派克投资3500万美元在烟台成立分公司。

浙江汽车零部件大中型企业的名单

2017年9月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Delphi),将其动力总成业务部独立,成立单独公司并起名为「德尔福科技公司」,专注于内燃机、软件控制及电气化;母公司则正式更名为「安波福(Aptiv)」,聚焦于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业务。德尔福对此的解释是,「两个独立的、且拥有良好的公司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去进行投资,从而谋求比今天更快的发展速度以及更丰厚的利润回报。」

但其实从2018年两家公司的营收差异(安波福:144亿美元、德尔福科技:48.6亿美元)就可以看出,此次拆分并不均等,安波福(Aptiv)才是公司未来的重点与希望,也是德尔福对于自动驾驶的一次All?in。可见,面临汽车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德尔福早已察觉并快速调转了船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今年年初德尔福科技会愿意被博格华纳全资收购了。毕竟在传统内燃机行业前景不被看好的时候,被收购也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而且拆分后的安波福(Aptiv)已经是独立实体运营,德尔福科技被收购不会影响到它。

「备注:下文中,德尔福指代在公司拆分前,安波福则指代在公司拆分后。」

德尔福的自动驾驶之路

作为美国曾经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面,安波福并不算后来者。从2007年的DARPA挑战赛开始,德尔福的工程师们就开始了自动驾驶汽车软件的开发。2015年1月,德尔福发布了基于其ADAS系统基础的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在城市道路进行演示。

2015年3月,德尔福完成了历史上首次横穿北美大陆东西海岸的自动驾驶测试,测试车辆横跨全美?1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沿途经历了各种实际驾驶条件的考验,包括交通转盘、施工区、桥梁、隧道、其它危险驾驶车辆的影响和不同的天气等,行程近3400英里(5000公里),其中99%的路程都是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完成。

此次测试能够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Ottomatika团队的参与,所以在2015年8月,德尔福以3200万美元的价格将Ottomatika收之麾下。Ottomatika?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探索如何商业化自动驾驶技术而成立的初创公司。2016年1月,德尔福又推出了车车通讯(V2V)、车与基础设施通讯(V2I)、车与行人通讯(V2P)等「车联一切」的车辆通讯解决方案,并将其集成到自动驾驶系统中,成为首个在自动驾驶平台上集成V2X技术的公司。

2017年1月,德尔福与Mobileye共同演示了合作开发的「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系统」(CSLP),展示了在当时最复杂道路状况下的自动驾驶(包括与其它车辆和行人共享路面的城市公路、没有卫星信号的隧道、上下匝道及高速公路)。同年10年,安波福宣布斥资4.5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创业公司NuTonomy。而NuTonomy是全球第一家向公众开放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

2018年5月,安波福与美国第二大网约车服务商Lyft合作,在投放30辆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继波士顿、新加坡、匹兹堡之后,成为安波福主要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开发城市。根据Lyft官方公布的消息,截至今年2月份,该项目已经完成了10万次自动驾驶出行,98%的乘客在5星评级中给出了满分评价。

可以看出,其实从2015年开始,德尔福就已经在大幅调整公司的战略布局了。

收购、投资、合作、开放

为了进一步壮大自身自动驾驶的实力,安波福一直没有停止收购与投资。在自动驾驶领域,德尔福收购了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商Ottomatika、数据服务商Control-Tec?和Movimento公司以及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NuTonomy公司,与高频连接技术公司罗森伯格(Rosenberger)、信号处理技术公司Valens、车辆数据公司Otonomo、黑莓QNX等达成合作。在激光雷达方面,安波福并没有直接进行收购,而是战略投资了Quanergy、Innoviz、LeddarTech,这三家公司虽都是进行固态激光雷达的开发,但在最终产品定位上有所不同。

中国作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最大的市场之一,在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安波福宣布将其?L4?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正式落地中国,同时在上海建立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而早在10年前,安波福就已在国内建立了ADAS团队,目前已有数百人,其中大部分是算法和软件工程师,这些年来积累的大量经验和针对国内路况的测试数据,对未来本土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去年9月23日,安波福宣布与现代集团牵手,成立了自动驾驶合资公司。联合声明中写道,现代汽车集团和安波福将各自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并且合资公司的估值将达到40亿美元。声明称,安波福不会向合资企业出资现金,但将贡献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知识产权以及大约700名「致力于开发可扩展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员工。现代汽车集团宣布,旗下子公司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和现代摩比斯将共同出资16亿美元现金和价值4亿美元的车辆工程服务、研发和知识产权。

合资公司的总部设在波士顿,由安波福自动驾驶移动出行业务总裁Karl?Iagnemma领导,同时在美国和亚洲设立技术中心。显然,零部件企业与车企携手成立合资公司推进自动驾驶,不失为实现自动驾驶量产落地的有效捷径之一。

但安波福也知道,要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单单依靠一家企业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除了主动出击,在2019年3月,安波福宣布,将全面开放其自动驾驶汽车开源数据集nuScenes。在此之前,行业内只有部分数据开源以供研究之用。据安波福称,nuScenes分为1000个“场景”,其数据集中来自波士顿和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测试车队,囊括了城市环境中一些最为复杂的驾驶场景。nuScenes数据集包括140万张图像、39万个激光雷达扫描和140万个人工标注的3D物体边界框。

电动汽车架构

在今年的CES上,安波福正式推出其智能汽车架构设计(SVATM),力图打破目前传统汽车架构的瓶颈,为下一代智能汽车提供可升级的架构空间。该架构不仅有助于打造功能丰富、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可帮助车辆达到最严格的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标准,其可持续扩展的开放平台,也可降低车主的总拥有成本。

「汽车制造商需要一种全新的车辆架构,才能解锁软件创新,并真正实现在CES上展示的各种创新概念。」安波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vin?Clark(凯文?克拉克)表示。「作为一家在汽车大脑和神经系统领域拥有独特地位的完整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知道智能汽车架构是实现未来移动出行的正确途径。」

安波福表示,电气化、安全自动化、互联性这些汽车行业的大趋势正为汽车架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车载功能不断增加,目前的汽车架构已经不堪负荷,超越了临界点。安波福的基本观点是在当前汽车四化的大趋势下,汽车制造本身应摒弃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基础电气架构,开始用新一代智能汽车设计与架构方式。

现实情况也确实是如此。燃油车平台与电动车平台由于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在兼容上存在困难,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多数车企认为,「油改电」和兼容化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最终还是要开发出真正符合电动汽车架构逻辑的「新平台」。而安波福的智能汽车架构设计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空缺。

目前,安波福业内领先的高级主动安全技术已被全球20家汽车制造商用。安波福还在美国和亚洲运营着L4级自动驾驶车队。与传统零部件公司相比,安波福特点鲜明,在自动驾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在2019年3月14日,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igant?Research发布的最新版本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中,安波福排名第四,紧跟谷歌Waymo、通用Cruise、福特Argo?AI三巨头之后,可见,安波福的未来实力并不会比曾经的德尔福差。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海德尔福派克公司的待遇怎么样?

2004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名单

1.万向集团公司

2.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4.潍坊柴油机厂

5.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6.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7.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8.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9.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分公司

10.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11.东风车桥有限公司

12.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3.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5.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

16.宁波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8.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大连柴油机分公司

19.东风实业有限公司

20.德尔福派克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21.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22.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3.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25.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

26.长春一汽四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7.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28.中信机电制造公司

29.北京福田环保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30.江阴市模塑集团有限公司

31.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32.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33.河北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4.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36.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37.天津富士通天电子有限公司

38.烟台首钢电装有限公司

39.江西长力汽车弹簧股份有限公司

40.江门市华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41.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42.山东渤海活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3.顺德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44.杭州西湖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45.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46.保定长城内燃机制造有限公司

47.杭州汽车发动机厂

48.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49.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

50.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51.浙江益鹏发动机配件有限公司

52.北京江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53.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4.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5.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56.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

57.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58.天津市电装空调有限公司

59.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60.重庆市渝江压铸有限公司

61.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尔滨变速箱厂

62.天津津住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63.上海安谊车轮有限公司

64.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65.天津华丰汽车装饰有限公司

66.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7.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

68.安徽省安庆环新集团有限公司

69.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70.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

71.东风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

72.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73.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

74.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75.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

76.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77.安徽宁国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

78.泰安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

79.湖南汽车车桥厂

80.北京星宇中车科技有限公司

81.天润曲轴有限公司

82.上海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83.上海金合利铝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84.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85.山东龙口兴民车轮有限公司

86.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

87.重庆长安金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88.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89.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90.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91.信义集团公司

92.佛山市南海中南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

93.上海同舟焊接厂

94.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95.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96.广东四会实力连杆有限公司

.广州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98.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

99.万安集团有限公司

100.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跨国公司估计待遇不会差 请看

--------------------------

德尔福中国溉况

1999年5月28日,德尔福正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开在纽约证券上市的公司。德尔福2003年全球销售额突破281亿美元,名列2003年《财富》全球五百强第105大企业。

德尔福集团在移动电子、交通零部件和系统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家世界跨国公司,德尔福公司通过其下属公司开展业务,并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特洛 伊、巴黎、东京和巴西的圣保罗设有地区性总部。德尔福集团两大业务部类——电气、电子与安全系统;动力、推进、热工及内饰系统——能提供综合的产品方案, 满足客户复杂的需求。德尔福公司现有大约186,000位员工,在全球41个国家有172家全资制造厂,42家合资企业,53个客户服务中心和销售代表 处,以及34个技术中心。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集团努力遵循“跟随客户走”的企业承诺,积极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支持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自1993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以来,德尔福一直在努力实现其对中国的长期承诺。目前,德尔福在华企业的投资约5亿美元。德尔福分别在北京、上海、长春开设了客户服务中心,并在中国设有十四家合资和独资企业。

德尔福的在华进入正式运营的企业都已通过ISO9001和QS9000质量认证。德尔福在中国几乎为所有主要的整车生产厂供货,其中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长安奥拓、北京吉普等。

公司网站

德尔福全球网站:://.delphi/

德尔福连接器中国网站:://.delphi-connectors/

德尔福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部类,由五大分部负责生产:

* 电气、电子与安全系统(德尔福电子与安全、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

* 动力、推进、热工及内饰系统(德尔福能源及底盘系统、德尔福转向系统、德尔福热工与内饰)

德尔福在华企业

它们在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与和业界领先企业合作,努力支持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一、电气、电子与安全系统业务企业

* 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合资) 成立于1996年,生产仪表、传感器、空调控制系统。已获得ISO9001、QS9000和ISO14001认证。

* 德尔福德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独资)成立于1995年,生产汽车音响和汽车电子。已获得ISO9001和QS9000认证。

*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总部设在上海,正式成立于2002年,主要制造电子、电气分配设备并提供工程设计和客户支持服务。前身是上海德尔福派克电气有限公司(1995 年合资)、白城德尔福派克电气有限公司(1994年独资)和德尔福派克电气(广州)有限公司(1996年独资)。已获得ISO9002和QS9000认 证。

*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合资) 成立于1998年,生产汽车空调组件及热交换器。已获得ISO9001和QS9000认证。

* 上海德尔福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合资) 于1999年12月正式投产,生产汽车门锁及防盗产品,已获ISO9001和QS9000认证。

*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独资)成立于2003年,生产汽车电子产品。

* 无锡德尔福大星电子有限公司(合资) 2005年4月,德尔福在华的第12家制造型企业,也是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在国内的第5家工厂。该工厂由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通过增资合作伙伴韩国大星公司在江苏无锡的工厂—无锡德尔福大星电子有限公司,从而获得了该公司的多数股权。

* 德尔福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06年7月18日,德尔福中国宣布:在华正式成立贸易公司——德尔福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向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多种德尔福具有原配套质量水平的汽车零配件产品。

二、动力、推进、热工及内饰系统企业

* 德尔福上海动力与推进系统有限公司(独资) 成立于19年,生产汽车制动和转向系统,产品主要供出口。已获得ISO9001和QS9000认证。

* 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于1999年10月,生产发动机管理系统与配件。已获得ISO9000/QS9000和ISO14001认证。

* 上海德尔福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合资) 成立于1995年,生产多种型号的免维护蓄电池。已获得QS9000认证。

* 德尔福沙基诺凌云驱动轴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于1995年,位于河北省,生产定速连接和半轴。已获得ISO9001和QS9000认证。

* 上海德尔福排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于1999年,生产三元催化转换器,已获QS9000认证。

三、科技研发中心

* 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落户在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的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独资公司,总投资达5000万美元。一期工程将于2005年6月竣工并开始运转,首批将吸纳500名员工。工程预计2009年全部完工交付使用,科研技术人员及支持人员将达1,400名左右。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将具有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将具有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建成后,中心将能进行汽油/柴油电喷系统的全套开发设 计,汽车安全系统(如ABS,门锁防盗等)的开发,汽车电气系统的设计开发,汽车电子产品如各种电子控制模块的设计。科技研发中心将为全球客户研发零部 件,同时为中国本地及外资汽车制造商提供应用系统工程支持。

技术转让协议

德尔福在中国共签订了八项技术许可证协议,向中国当地的生产厂转让世界先进的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技术。

1. 株州火炬火花塞厂,生产高性能火花塞

2. 河南豫北机械厂,生产整体式转向机

3.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前制动钳

4. 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生产V5压缩机

5. 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生产主要制动系统部件

6.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减震器

7. 上海合众汽车零配件公司,生产散热器

8. 上海仪表元件厂,生产电池电线

客户服务中心

德尔福在北京、上海安亭和吉林长春设有客户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